“李廠長”最近的曝光率,屬實有點高。
人設與話術,也與早期風格大相徑庭。
一邊是,淚灑訪談現場,感謝美團王興出手近3億美元,救活了理想汽車;
另一邊是,宴請卡車司機,并現場調侃,“現實中就不碰了,安全永遠放在第一位。”舉手投足間,那個,時而在線“爆粗口懟人”,時而“內涵”對手,偶爾還會在評論區和網友“對噴”,口無遮攔的車企掌門人,儼然收斂鋒芒。
“狂奔”的理想
早期的李想,是車圈公認的“微博之王”
微博內容大致可總結三種類型:1、卷周榜單;2、總結成功;3、懟人。懟用戶,懟媒體,懟友商,懟大佬……無不透露著囂張。
不過,彼時的李想,確實有資本在輿論場上“指點江山”。
從全行業來看,理想汽車稱得上是近年來,發展最順利的新能源車企之一。
遙想2020年初,當“蔚小理”初露光芒時,主打增程的理想汽車,成為了不少大佬眼里最易被取代的軟柿子。然而短短三年,理想不僅強勢出圈,完成了對蔚來和小鵬的反超,無論在股價還是在銷量上;并且,依靠獨辟蹊徑的增程車方案、出色的產品能力、與高效的運營管理,還一舉打破了國內新勢力不盈利的僵局。
對于理想的成功路徑,市場也歸納總結了三個關鍵詞:增程,奶爸車,摳門。
增程,是理想成功路上的一張最重要的王牌。在入場新能源領域時,李想沒有簡單地效仿特斯拉的純電路線,而是務實地選擇了油電結合的增程混動路線,杜絕轉換下的“里程”焦慮。
同時,理想還成功避開了競爭最為激烈的中型車與緊湊型市場,選擇了中大型與大型SUV兩個市場。要知道,過去這兩個市場,主要盤踞著豪華與合資品牌,雖然有著可觀的市場需求,但高昂的價格并未點燃狂歡。基于此,理想汽車以“合理”的價格優勢推出了L7、L8這兩款中大型SUV產品與L9這款全尺寸的大型SUV產品,成功在主流的家庭市場中打響了名號。
更重要的是,作為產品經理的李想,不僅會造勢,也懂用戶需求,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電視、大沙發風潮,便是由理想汽車引領,讓其“奶爸車”標簽一戰成名。
此外,“摳門”也是理想的標簽,李想堅信錢要花在刀刃上,“我們品牌市場費用率是0.6%,包含了品牌所有的公關、活動、廣告、車展、發布會、車主運營等,幾萬元的費用我都要審批,避免亂花錢。主流品牌這個費用率是2-3%,是我們的4-5倍。包含品牌+渠道的全口徑銷售費用率,也是豪華品牌的四分之一。”
在“產品和摳門”的雙重加持下,2023年理想首次實現營收突破千億元,至1238.5億元,同時也首次實現全年盈利,成為國內首個宣告實現年度盈利的新勢力車企。理想也是全球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后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彼時一路生花的理想,定下了2024年全年交付80萬輛的目標,甚至有機構判斷,理想汽車有望在2025年進入百萬輛俱樂部。
“和氣”的李想
但天有不測風云。
2024年3月,李想在微博上幾乎消失,再無只言片語。
轉變,是從MEGA開始的。這款純電車的失利,不僅讓李想一度噤聲,也讓理想汽車經歷了一段至暗時刻,股價一度跌到谷底,市值更是從去年3月份的高點3800億港元縮水到了1500億港元。
這是理想汽車純電轉型的關鍵一戰,卻交上了罕見的敗績:在那之前,理想已經兩次在增程路線上證明了打造爆款的實力,但在純電上卻還是0-1的階段。
而押注純電,是理想汽車繞不開的局面。
進入2025年,理想失去了“銷冠”的頭銜,其連續24個月蟬聯新勢力銷冠的頭銜先是被小鵬汽車取代。今年4月和5月,新勢力的月銷量第一名,又被擁有“半價理想”之稱的零跑汽車拿下。尤其是5月份,理想交付量進一步滑落至第三,不及零跑和鴻蒙智行。
而這樣的名次,還是理想汽車多次“以價換量”的結果。
扉旅汽車查閱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車單車均價為27.89萬元,2024年第四季度為27.91萬元,2024年第三季度則為28.07萬元;對比2024年第一季度則更為明顯,為31.84萬元,這意味著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的單車均價同比下降了近4萬元。
與此同時,理想L系列正在被市場圍攻,曾經的護城河正在被瓦解:早期“增程+冰箱彩電大沙發”的上量路徑,如今成為了友商們的發力“模版”。
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平替”產品。零跑C11增程版以18萬元起售,卻提供與理想L7相近的配置;華為問界M5增程版憑借鴻蒙座艙和智駕系統,分走大量家庭用戶。在價格與技術的雙重攻勢下,理想的舒適圈聚集了“入侵者”。
此外,小鵬、小米、極氪、智己、廣汽埃安等此前堅持純電路線的品牌,近期也都公布了推出增程式車型的計劃。更多品牌、更多車型、更多價位區間的出現,無疑將進一步削弱理想在這個市場的統治力。
面對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以及不斷被侵蝕的市場份額,理想又一次踏上了純電的戰場:i8,是對理想純電路線的又一次檢驗,市場上目光如炬,風波不斷。
先是,一場非常規碰撞測試,遭遇意料之外的輿論風暴。
事件起因于,7月29日,理想汽車在新車發布會上播放的一段第三方碰撞測試視頻,視頻顯示,重約2.6噸的理想i8與8噸東風柳汽乘龍卡車正面對撞后,卡車出現駕駛室與貨箱分離、車頭倒壓i8前窗的現象,而理想i8乘員艙結構保持完整。
8月3日,理想汽車深夜官博發表回應稱,測試所用乘龍二手卡車僅作為移動式障礙物,無引導性評價,致其意外卷入爭議屬無心之舉。
8月6日晚間,理想汽車、中國汽研、乘龍卡車三方發布聯合聲明,為該事件畫上句號。
然后,上市一周,閃電調整配置和價格,變相降價。
i8原先的配置與L8對齊, 并采用“油電同價“的定價。光從定價端來看,這個定價已經是超市場預期的狀態,但問題出在了不同版本的配置區分方式,純電和增程車型本身對應的目標用戶有所差異。
也就是說,盡管對冰箱/彩電/智駕等方面進行了對Pro、Max和Ultra做了區分,但這一區分方式引發了純電目標用戶不滿(如Pro版缺少了標志性的冰箱,而Max版本沒有標配二排屏),最后導致發布后的i8大訂量不及預期。
基于此,理想緊急對理想i8進行了降價和調整版本:取消了Pro,Max,Ultra的劃分方式,只設i8 Max一檔單一配置,并將i8售價從34.98萬元降低至33.98萬,同時提供后艙娛樂屏套裝作為選裝,價格1萬元。
李想本人也大方承認,之前搞好幾個版本是“慣性思維”犯了錯,所以采用了當年理想 ONE 靠著“一個版本打天下”的策略。
如今,風向變了,理想的勢頭也變了。
就在i8發布前一周,李想還開通了自己的抖音賬號,風評也不再犀利:從最初的口出狂言、說教式輸出,變為如今的低調謙和,第一條抖音視頻,他甚至玩起了自己早些年的梗,并“懇請大家放過”,“聽他講完”。這在過去,恐怕不可想象。
此外,理想對i8銷量預期也十分保守,9月份交付超過8000,挑戰一萬。理想也不再是高喊,“50萬以上銷量第一”的那個理想。可見,求變的理想,只想 “贏下純電戰事、守住增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