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月乘用車市場數據出爐,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已攀升至57.2%,成為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絕對主力。
在這一數據背后,潛藏著一場深刻的技術路線變革:曾經高歌猛進的增程式電動車,連續5個月銷售占比下滑,從與純電平分秋色到僅剩26%的份額。與之相比,純電車型則逆勢崛起,在新勢力陣營中占據74%的份額。
在《一品汽車》看來,曾被視為“續航救星”的增程式電動車,正在遭遇市場的冷眼。而純電市場卻高歌猛進,一場技術路線的爭奪戰已然分出了階段性勝負,并進一步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格局。
01
市場轉折:數據背后的路線更迭
Part One
乘聯分會最新數據顯示,10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224.2萬輛,同比下降0.8%,環比下降0.1%。整體市場微跌之下,新能源與傳統燃油車走勢分化愈加明顯。10月燃油車國內零售同比下降10%,而純電動市場零售同比增長20%,成為市場的主要增長引擎。
增長勢頭最猛的純電與下跌的增程形成鮮明對比。10月,增程車零售同比降幅擴大至7.7%,而批發銷量雖達到12.1萬輛,但同比下降1.9%。
對此《一品汽車》認為,這一跌一漲之間,市場格局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要理解當前增程市場的下跌,首先需回顧其曾經的輝煌。2021年至2024年,是增程車的黃金時期。在這四年間,增程車銷量增速分別達到218%、130%、154%和70.9%,市場份額也從微不足道的3.6%一路攀升至9.1%。
在那段時期,“可油可電”成為增程車無往不利的銷售利器。理想汽車憑借增程技術一鳴驚人,雖然圈內很多人都質疑增程技術的落伍,但并未阻止理想汽車憑此坐穩新勢力榜一大哥的位置。
事實上,增程車在前幾年的成功并非偶然。一方面,當時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續航焦慮困擾著潛在電動車消費者;另一方面,電池成本高企,使得純電動車價格居高不下。
增程式電動車達燃油車向純電動車過渡的理想橋梁。而增程車失寵的核心原因在于其賴以生存的根基正在被動搖。
純電動車續航里程大幅提升是首要因素。五年前,純電車平均續航僅400公里,而2025年新上市純電車平均續航已突破500公里,主流車型甚至達到600-700公里,已無限接近燃油車一箱油的行駛里程。
充電基礎設施的極速完善同樣關鍵。截至2024年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達1281.75萬臺,同比增長49.11%,是五年前的8倍多。
今年春節,高速服務區“排隊充電”的新聞已顯著減少。同時,電池成本正在大幅下降。高盛預測,2025年動力電池成本將降至99美元/kWh,比2022年下降40%。當成本跌破100美元/kWh時,電動車有望與燃油車實現“無補貼平價”。
由此可見,電池成本下降、續航里程提升、充電設施完善,這三股力量共同推動了純電車的崛起,并將增程產品進一步推向舞臺邊緣。
02
代表企業:理想跌宕與蔚來上揚
Part Two
企業層面的表現更為直觀地反映了這一趨勢變化。
理想汽車已連續5個月同比下滑,10月交付新車31767輛,相比去年同期銷量51443輛,同比下滑38.24%。
與去年銷量超50.05萬輛相比,今年理想汽車銷量暴跌已成定局。更為嚴峻的是,理想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令人失望。理想汽車的港股股價從2024年5月最高的每股182.9港元,跌至每股78.6港元,跌幅57%以上。
與理想汽車的頹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蔚來汽車正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10月蔚來公司交付新車40397臺,首次月銷突破4萬大關,連續三個月創歷史新高。
其中,蔚來品牌交付17143臺,樂道品牌交付17342臺,firefly螢火蟲品牌交付5912臺,三大品牌協同效應顯著。
蔚來全新ES8與樂道L90兩款純電大三排SUV的表現尤為亮眼。全新ES8在41天內交付破萬臺,創下40萬元以上純電車型交付破萬的最快紀錄。
而樂道L90上市三個月累計已交付33348臺,連續3個月位居純電大型SUV銷量第一。
基于此,近期越來越多的以大三排SUV為代表的純電產品,銷量開始躍升,增速遠超增程、插混和燃油大三排。
在《一品汽車》看來,市場表現說明曾經被理想汽車比喻為“仨瓜倆棗”的純電和換電技術,已然成為增程技術退市的加速器。
03
路線進化:大電池增程車的自我革新
Part Three
面對挑戰,增程車技術路線也在發生微妙變化,從早期的“小電池+大油箱”轉向“大電池+小油箱”。
零跑D19增程版電池容量直接到80度,純電續航達500公里;智己LS6增程版電池66度,純電續航450公里——這已超過了市面上很多純電動車的電池容量。
頭部車企也在嘗試通過技術升級挽回敗局。廣汽推出的星源增程技術,油電轉化率高達3.73kWh/L,昊鉑HL增程版純電續航350公里,綜合續航1369公里。
但這種路線也引發行業分歧。深藍汽車董事長鄧承浩直言:“我不建議一味地把電池越做越大,天天背個增程器跑來跑去真的是浪費的。”他認為增程的純電續航實打實能開200公里就最好。
雖然當前市場份額下滑,但業內普遍認為增程車在特定場景下仍具價值。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一品汽車》表示:“增程應該還有機會漲起來。”在充電網絡尚未完全覆蓋的廣大地區,在用戶對“絕對續航自由”仍有執念的場景下,增程車依然有其獨特的生存空間。
有趣的是,正當理想汽車加速向純電轉型之時,一直聚焦純電技術的小鵬汽車,卻高調推出首款超級增程車型。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透露,從2019年起,他本人曾五次推動增程動力,這才推動了小鵬汽車首款增程車型的問世。
在“蔚小理”陣營中,沒有出現“折返跑”的只有蔚來。蔚來創始人李斌在多個場合強調,用戶從純電技術帶來的體驗收益,已經大于因為加電不便帶來體驗損失的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