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汽車圈中,一汽-大眾的朋友圈可能是最龐大的。
別問,問就是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已經擁有超2000萬“老友”。從最初的高爾夫再到最新的全新攬境車主,大家都被一汽-大眾視為最可貴的品牌資產。
2025年8月5日,一汽-大眾全新攬境正式上市。在這臺家庭旗艦SUV上市的同時,一汽-大眾也正式發布了客戶品牌——大眾老友記。
說實話,現在嘴上說著要與客戶做朋友的車企很多,但大多數都是言大于行。
今天,我們就以朋友的眼光,來審視一下一汽-大眾這位老朋友,到底合不合格。
從客戶到老友,我們至少喜歡被這樣稱呼
我相信,很多朋友對一個汽車品牌,都有歸屬感。從業以來,我參加過很多次一汽-大眾的活動,在活動中,總有同行略帶興奮地表示:“我是車主”、“我有一臺GTI”……話里行間,他們充滿自豪,也希望一汽-大眾能夠給予積極的反饋。
事實上,對于一汽-大眾而言,在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存量時代后,充滿了挑戰。就拿車主運營來說,傳統的4S店模式,只是購買-成交-售后-付款的單一模式,客戶觸點單一且低頻,我們很難通過這種模式獲得品牌的歸屬感。
但新勢力們很聰明,他們通過努力建設社區運營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能讓品牌和車主之間建立深厚的情感鏈接。說白了,車主在用車的時候,很有品牌的參與感,這將會直接刺激品牌忠誠度,最終轉化為存量的增長。
其實作為一家合資品牌,一汽-大眾更有機會抓住社區運營的紅利。畢竟品牌情懷和超2000萬車主基數擺在那里。
基于此,大眾老友記客戶品牌應運而生,其核心在于將客戶關系從冰冷的“交易對象”升華為溫暖的“終身老友”。當“客戶”變成“老友”,這不僅僅意味著稱呼方式的改變,更是一汽-大眾“以客戶為中心”理念的具象化,更是對長期主義的踐行。
是朋友,就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
一汽-大眾,可能是傳統汽車品牌里最先跳出“套路”的一員。在全新攬境上市時,一汽-大眾直接給出了26.99萬起的廠家直營價。一步到位的價格,省去了大家在買車時的“社交壓力”,也避免了“限時價”帶來的“心理壓力”。真誠的朋友,總該如此。
事實上,一汽-大眾希望在漫長的歲月里,可以始終與千千萬萬的車主朋友相伴。對此,這家老牌合資車企,也給出了更多讓人無法拒絕的誠意,為老朋友和新朋友都推出了大量福利。
事實上,早在“大眾老友記”客戶品牌推出之前,一汽-大眾就在踐行著自己的“老友關懷力”。一汽-大眾設立的“客戶關愛基金”,通過“忠誠客戶事故送新車”、“正能量表彰”等行動切實回饋老友。
今年2月份,一位大眾CC車主在吉林遭遇高速事故,車輛翻滾后幾乎報廢,但車內的車主與其父母僅受輕傷。一汽-大眾得知這一故事后,不僅將車主請到了全新探岳L的發布會現場,同時還當場贈送了一臺全新探岳L。
除此之外,一汽-大眾更希望在日常的小事中,讓老朋友們感受到來自品牌的關切。
在客戶品牌推出后,一汽-大眾還創新推出"眾力值"客戶成長體系,將日常互動轉化為品牌關愛。老朋友可以通過簽到、社區互動、商城消費、回店保養、推薦購車等行為積累眾力值,解鎖階梯式回饋。
這樣的老友運營體系,不僅記錄了一汽-大眾與車主朋友們的成長歷程,更成為品牌與老友雙向奔赴的見證——深情陪伴總能收獲真摯回響。
而對于新朋友來說,一汽-大眾更是通過“新朋超值計劃”,并以金融優惠、購車雙終身質保等實打實的權益政策來擴容自己的朋友圈。
不難看出,一汽-大眾正在用誠意投入到新老好友的關系運營中。此般誠意,當然也不止實打實的優惠,更在于一汽-大眾愿意和新老朋友們共成長。
基于客戶共創,一汽-大眾改變了傳統合資車企的行事模式:車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企業,而是能像朋友一樣把客戶的心聲聽進去。通過“品牌體驗改進共創”與“終端體驗執行洞察共創”,大家可以深度參與品牌進化。而參與體驗共創的車友們也不是“韭菜”,大家將獲得積分、禮遇、線下活動邀約等多元激勵。至此,一汽-大眾已經把誠意擺在桌面上了,即便是很多新勢力也望塵莫及。
從朋友手中,一汽-大眾也拿到了下一個時代的入場券
老友與老友,總是雙贏的關系。就像客戶體驗共創計劃一樣,車主朋友們得到了真正的實惠,而一汽-大眾也能更直觀地接受大家的建議,從而實現雙方的共贏互利。
那么從更長遠的發展來看,“大眾老友記”客戶品牌的落地,對于深處存量市場漩渦中的一汽-大眾而言,也有著深刻的影響。
“大眾老友記”的發布,標志著其服務轉型已邁入以深度關系構建為核心的全新階段。
這不再是對服務流程的簡單優化或對客戶滿意度的淺層追求,而是以“終身老友”為紐帶,通過無界化的服務觸點、全旅程的體驗重塑、體系化的能力支撐,在客戶心中構建不可替代的情感歸屬和價值認同。
而在汽車產業價值鏈條加速重構的今天,技術與產品可以說是一個品牌迎來新一輪大發展的增長引擎,而服務則是真正的入場券。一汽-大眾以全新攬境等車型詮釋著旗艦產品力,而“大眾老友記”則成為了一汽-大眾在客戶運營、企業服務層面的轉型催化劑。
所以,這樣的產品與服務的雙軌并進機制,也勾勒出了一汽-大眾在未來的清晰發展圖景:汽車行業未來的競爭,是客戶體驗的競爭。而一汽大眾在完成了從“交易圈”向“朋友圈”深刻轉型后,也能在存量市場開辟新藍海,甚至能為汽車行業的服務升級提供一個“一汽-大眾式范本”。
結語:
人們的情感,總是雙向的。當我們對一個品牌有情懷、有記憶的同時,我們也希望這個品牌能有所反饋。一汽-大眾在存量時代的發展有目共睹,而這個品牌真正讓人所動容的,其實在于它能以猛虎直驅細嗅人們的心靈。與其說“大眾老友記”是車企的全新營銷手段,倒不如說這是車企與客戶之間架設其的一道新橋梁。這座橋梁,在悄然之間勾起了每一名車主的情感,堪稱存量時代的車企服務轉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