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三大車企近來發布的本財年一季度(2025年4–6月)財報來看,日系車企的寒冬遠未結束,曙光依舊難覓。
回溯上一財年,除鈴木外,六家日系車企利潤下滑的陰霾已籠罩全行業。新季財報雖透出些許暖意,但與去年同期相比,日企三巨頭依舊深陷利潤下滑泥淖。
作為陣營里的“老大哥”,豐田素來能在利潤等核心維度穩住陣腳,為日系車企守住關鍵陣地。但這一次,連這位昔日的“定海神針”也失靈了。最新財報顯示,豐田汽車一季度凈利潤下滑至8414億日元,同比下跌超三成。
本田、日產的處境更是艱難,前者凈利潤遭遇腰斬,后者則依舊難以走出虧損泥潭。
寒冬依舊,三巨頭利潤齊跌
銷量與營收維度,豐田表現堪稱亮眼。在宏觀環境充滿挑戰的背景下,豐田上半年全球銷量逆勢增長5%,達515.9萬輛,以70萬輛的顯著優勢遙遙領先老對手大眾。
銷量攀升同步拉動了營收增長。4-6月,豐田總營收增至12.25萬億日元,同比增長3.5%。
然而,日元升值和美國關稅的雙重擠壓,吞噬了增長帶來的紅利。財報顯示,本財年第一季度,豐田凈利潤同比下滑36.9%,降至8414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樣收窄至1.17萬億日元,同比下滑11%。受此拖累,豐田的利潤率也隨之收緊,由去年同期的11.1%降至9.5%。
相較于“老大哥”豐田,本田與日產的處境更為艱辛。在整體市場承壓的背景下,二者銷量均現萎縮。
本田上半年銷量178.4萬輛,同比下滑5.1%。銷量不振直接拖累營收表現,一季度營收錄得5.34萬億日元,同比微降1.2%。摩托車業務營業利潤創下的季度新高,難抵消汽車影響。報告期內本田的歸母凈利潤為1704億日元,同比大幅下降,利潤率也從9%降至4.6%。
體量相對較小的日產,受到的沖擊尤為劇烈。上半年銷量161.3萬輛,同比下滑5.7%;報告期內營收降幅更甚,達9.7%。更嚴峻的是,日產仍未從虧損泥潭中爬出。一季度凈虧損1157.6億日元,同比由盈轉虧,利潤率也跌至-2.9%。
環比初現暖意,但關稅陰影仍濃
盡管同比表現仍承壓,但環比來看,三家日系車企一季度業績已顯露出復蘇跡象,營收與利潤均符合甚至超出本財年預期進度。種種信號表明,行業拐點已至,至暗低谷已然過去。
回望上一季度(2025年1-3月),三家車企無一例外遭遇利潤重挫。其中,豐田凈利潤同比下降33%,至6646億日元;本田凈利潤僅為305.7億日元,同比出現大幅下滑;日產則錄得凈虧損6760億日元。
低迷的盈利表現,疊加持續籠罩的關稅陰影,為市場蒙上了一層難以驅散的悲觀情緒,這也使得日系車企對2025財年的整體預期極為謹慎。
豐田預計,2025財年全年凈利潤將同比下滑35%,至3.1萬億日元。若該預期成為現實,這將創下豐田近十年來的最大跌幅。本田的展望則更為黯淡,預計財年凈利潤將同比下跌70%,至2500億日元。日產雖未提供全年預期,但其公布的4-6月營業利潤預測同樣不容樂觀——預計營業虧損將達到2000億日元。
當前最大的沖擊無疑來自美國的關稅政策。美國市場為這三家日系車企貢獻了約四成的營業收入,是其不折不扣的核心市場,也因此成為關稅政策的重災區。這一點,在其財年預期中已體現得十分明顯。
豐田此前預計,僅在4月和5月兩個月,關稅政策就可能導致其營業利潤損失1800億日元。而本田所受沖擊更為劇烈——該公司預計,2025財年全年關稅將對其營業利潤造成高達6500億日元的沖擊。
盡管在預期層面做足最壞準備,三家企業在實際行動中全力以赴,本季度經營業績環比明顯好轉。豐田、本田凈利潤均實現環比增長,尤其本田本季度凈利潤達1704億日元,超財年預期進度的60%。即便是深陷虧損的日產,虧損幅度也較上一季度收窄,且表現優于市場預期。
整體來看,日系三巨頭本季度的環比回暖,像是在行業寒冬里透出的一縷微光。盡管這不足以立刻驅散日元升值、關稅壁壘、電動化轉型滯后等多重陰霾,但至少證明,通過針對性的調整與發力,企業仍能在逆境中找到喘息與回升的空間。
對于豐田而言,如何在保銷量優勢的同時破解匯率與關稅困局,將是守住利潤基本盤的關鍵;本田需要讓汽車業務加快盈利節奏,才能支撐起更穩健的復蘇;至于日產,當務之急仍是加速止損,徹底走出虧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