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短劇行業爆發罕見“地震”:點眾科技與聽花島兩大短劇廠牌同日發布聲明,矛頭直指出海短劇頭部平臺 ReelShort (背后運營公司為楓葉互動)。指控核心指向其“系統性抄襲”原創內容,且溝通無果后被迫公開維權。
另有短劇行業從業者在相關微信群內發現,有 ReelShort 內部員工稱,其高層支持抄襲,“隨便抄,撲了的沒人管,爆了的他也不怕,把錢都賺完了下架”。
“我們會追責到底,不然他們必有恃無恐的抄下去”,聽花島方面相關負責人對鳳凰網科技表示。
無獨有偶,網易游戲《哈利波特:魔法覺醒》也在當日晚間發布聲明,稱將對短劇《我有一張小丑牌》中存在的涉嫌抄襲游戲原創時裝,未經授權使用游戲原創音樂等相關侵權內容,啟動法律維權程序,追究相關方法律責任。
截至發稿,ReelShort相關運營主體尚未回應侵權質疑。
高增長背后的版權亂象
2022年一炮而紅后,不少網文公司紛紛轉型入局短劇。此次事件涉及到的點眾科技,就是在當年由網絡文學公司轉型而來。而被控抄襲的ReelShort,其母公司正是中文在線。也是在這一年,其旗下Crazy Maple Studio(楓葉互動)推出了ReelShort,直擊海外市場。
今年夏天,短劇的熱度再次一路走高,7月23日紅果短劇平臺宣布短劇《念念有詞》播放量突破30億,而紅果短劇自身也在5月突破2億MAU,直逼頭部長視頻平臺。
然而這種空前的發展速度和市場需求量下,必然會面臨輸出內容有限,產能不足的的問題,也就進一步加劇了抄襲與侵權現象頻發。
楓葉互動早年在海外以女性向產品起家,先后在海外推出了互動敘事手游Chapters、網文APP Kiss,旗下產品在海外市場均反饋良好。豐富的海外原創類文字發行經驗,為楓葉互動進軍短劇市場打下了深厚的原創劇本基礎。
據鳳凰網科技了解,在成立初期,Reelshort平臺內容多數以國內劇譯制劇為主,初期用戶下載和關注度并不高。后經調整,Reelshort采用“中國網文套路+本土文化敘事”模式,立足當地文化市場,深刻把握海外用戶消費心理。利用強大的本土化運營模式與敘事迅速破圈。最巔峰時期,ReelShort在美國一度取代TikTok,成為蘋果iOS和安卓應用商店APP娛樂下載榜單第一名。
如此次聽花島揭露的ReelShort出品的《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在抄襲《賣菜大媽竟是皇嫂》時,就用了后者的“救儲君獲信物”“皇帝被誤認乞丐”等網文經典爽點情節。
在2025年,ReelShort TV會員數量一舉突破5000萬,總付費用數量也達到1億。這些數據曾讓ReelShort成為中國的短劇出海標桿。隨著ReelShort熱度的飛速抬升,用戶數量的擴大也意味著對于平臺上新劇目的數量和質量需求的提升,如今Reelshort中所發布的短劇劇本并非完全來源于網文小說改編,也涵蓋了大量原創類劇本和內容,而在未來,Reelshort對于高質量劇本的需求將只增不減。
然而作為這樣的頭部平臺,為何有恃無恐抄襲和侵權?
“抄襲意味著原創廠家承擔了試錯成本,就算曝出版權爭議,錢賺完了大不了直接下架。”相關從業者透露,此次涉嫌抄襲的短劇多是經國內市場驗證過的“爆款產品”,聽花島發出的聲明中,也包括了人設劇情與鏡頭的截圖對比。就算劇情中調整了背景和人設,實際上也是“換湯不換藥。”另有業內人士為第一財經記者算了筆賬,并得出結論:抄襲可節省7成以上成本。一部中等短劇的原創成本約50-80萬(含編劇本、拍攝、試錯推廣);而抄襲成本最低可以控制在15-24萬,主要省在:不用研發劇本(直接復制已驗證的“爽點”)、推廣零試錯(照搬成功劇的吸金套路),往往抄得越狠,賺得越快。
另據中文在線財報,其旗下參股公司楓葉互動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324%達29億元,但凈利潤只有791萬元,利潤微薄的核心原因在于在海外大舉投放。據APPgrowing數據,其占據2024年海外短劇類產品投放榜第5名。
“中國能有個賽道出海很不容易,絕對不會容忍這種經營策略。”點眾科技的董事長也在一次發言中表示。“短劇第一出海平臺,應當塑造正面形象,而不是讓海外覺得,‘中國第一短劇公司=第一抄襲公司,’這不是文化出海,這是丑聞出海。”聽花島也在聲明中強調。目前,點眾科技和聽花島都計劃啟動相關法律程序,對相關侵權行為追責到底。
而面對行業內集體的口誅筆伐,ReelShort創始人賈毅僅在朋友圈回應表示,“要漸漸學會應對多維度的競爭,相信法律,專注向前。”
速成的短劇,抄襲更加泛濫
“我們接下來有計劃去海外起訴他們,但就算決定起訴,跨國維權程序也很繁瑣漫長。”聽花島相關負責人向鳳凰網科技透露。
短劇的“速成”屬性使得抄襲更易泛濫。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鳳凰網科技,一部短劇從劇本到上線僅需數周,版權登記往往滯后于傳播速度。加之目前國內短劇版權界定標準模糊——劇本、分鏡、音樂等元素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尚無細化的司法解釋,導致維權成功率偏低。“分鏡抄襲、臺詞照搬、造型挪用,甚至直接‘搬運’劇情線,維權者往往因版權登記不全或訴訟周期過長、舉證復雜而被迫放棄。”這場風波,實際也暴露了高速膨脹的短劇市場背后,快節奏內容輸出與長維權戰線的矛盾。
就在今年4月18日,中國版權協會宣布成立了微短劇工作委員會維權中心。中國版權協會還特別提到:微短劇行業面臨盜版困境,與之相關的洗稿抄襲、搬運盜播、售賣盜版、重復侵權等版權問題也日益凸顯。中心將面向會員單位積極開展微短劇版權保護與維權工作,并跟進版權侵權處理情況,定期整理匯總報有關行政、司法主管部門進一步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涉及侵權風波的楓葉互動的母公司中文在線,也是中國版權協會微短劇委員會首批發起單位之一。但截至發稿,中文在線并未對此事件進行任何回應。
此次業內共同發聲,實際上也是短劇行業對原創環境保護的呼吁。“短劇出海第一名,應該是第一個站出來維護版權,而不是侵權。”聽花島在公告中指出,如果頭部公司不做出行業表率,當侵權行為橫行,短劇創作難以維持公平的創作生態,將扼殺優質的原創劇本誕生,形成惡性循環,極大制約短劇行業的健康發展。
網易游戲工作室此次向短劇的維權,也暴露了當前短劇行業“抄襲換流量”的商業弊端,若網易維權成功,能否倒逼資本放棄低成本侵權模式,轉向原創孵化,成為短劇行業的分水嶺,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