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日本移動出行展(東京車展)再度回歸。這個曾經以日系品牌為核心的車展,如今在電動化與全球化的浪潮中,似乎變得更加多元化了。盡管參展的外國品牌數量有限,使得展會少了些國際多元色彩,但日系車企的集中亮相與中國品牌的積極參與,反而讓眾多車迷更能看清汽車行業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從概念車的天馬行空,到量產車的務實推進,從設計語言的獨樹一幟,到技術路線的各自探索,今年的東京車展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傳統汽車強國與新興力量在轉型期的思考與選擇。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中國品牌不再只是學習者或旁觀者,而是帶著自主研發的車型登上這個舞臺,開啟了中日汽車產業雙向交流的新篇章。

中國智造東渡
從技術輸入到價值輸出
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中國品牌在日本市場的存在感正逐步增強。
在東京車展的比亞迪展臺,一輛紅色以獨特的“車舞”表演拉開了發布會的序幕。這款超級跑車借助云輦-X智能全主動車身控制系統,實現了四輪獨立調節的舞蹈動作,甚至能在缺失一個輪胎的情況下繼續行駛,讓現場日本觀眾驚嘆不已。比亞迪借此展示了其在電動車身控制領域的技術實力,傳遞出以創新贏得市場的決心。除了炫技的超級跑車,比亞迪還帶來專為日本市場設計的純電K-Car車型RACCO,該車采用方盒子造型和側滑門設計,配備20kWh刀片電池,WLTC續航達180公里,瞄準日本流行的微型車市場。同時,改款SEAL車型和宋Plus DM-i等產品也一同展出,顯示出比亞迪對日本市場的重視與投入。

日本汽車進口商協會的數據顯示,比亞迪在九月份創下802輛的銷售記錄,同比增長約三倍,占據日本進口純電動車銷量的兩成左右。這一成績說明中國電動車開始獲得日本消費者的認可。

不僅自主品牌在積極進軍,合資企業也展現出新的動向。展臺上,東風作為首款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并登陸國際車展的合資車型,吸引了眾多目光。它的亮相超越了簡單的新車發布,象征著合資模式從以往的外方技術主導,轉向中方研發能力反哺全球的新階段。極氪009則通過日本代理商引入,計劃從2026年開始交付,試圖在高端電動MPV領域與本土產品競爭。

中國車企的集體登場,反映出日本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正在提升。這些車型不僅具備價格競爭力,更在設計、續航和智能化方面展現出全球水準。日產選擇將中國研發的N7帶到東京,意在測試日本用戶對中國產日產車的反應,這從側面印證了中國制造體系的成熟與可靠。以往,中國消費者大多接受為全球市場開發的車型;如今,日本消費者開始接觸為中國市場定制的產品,這種變化標志著中國汽車產業角色的轉變。
隨著中國品牌展示出產品實力,日系車企也以設計創新回應市場挑戰,展現出深厚的創意底蘊。
日系設計之力
概念車設計依舊值得一看
豐田在本屆東京車展上推出了多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概念車,比如世紀系列的首款雙門轎跑以飄逸的溜背線條和滑動車門設計吸引眼球,前臉格柵采用漸變式蜂窩結構,金鳳凰徽標點綴其中。車內布局更為大膽,前排似乎僅設一個中央駕駛位,體現出對未來出行方式的探索。消息稱,如果這款轎跑投入量產,它可能不會局限于日本,有望進入中國市場。此外,豐田還重新構思了家喻戶曉的卡羅拉,概念車采用機甲風格外觀,簡約的前臉與貫穿式燈組相結合,擋風玻璃與前蓋自然過渡,整體造型科幻感十足。這些設計顯示出豐田在保持經典元素的同時,積極嘗試突破傳統框架。

雷克薩斯LS概念車系則展現了更為多元的創新方向。該系列包括MPV、SUV、跑車甚至三輪車型,其中部分車型采用前兩輪后四輪的六輪布局,設計靈感來源于月球探索車,極具視覺沖擊力。豐田章男強調,雷克薩斯不模仿他人,LS系列不必拘泥于轎車或SUV形式,而是根據不同出行理念進行多樣化探索。這種突破常規的思路,讓雷克薩斯在豪華品牌中保持了獨特的辨識度。馬自達帶來的Vision概念車延續了品牌流暢的曲線語言,整車線條奔放且充滿質感,體現出對美學的一貫追求。新一代CX-5的亮相則預示著這款經典SUV將繼續在全球市場服役。

日系品牌的概念車不僅在造型上獨樹一幟,更反映出其對汽車功能與形式的重新思考。從世紀轎跑的極簡座艙,到LS系列的多輪布局,這些設計試圖在傳承品牌基因的同時,回應電動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對于看慣同質化設計的中國消費者而言,日系品牌的創意實踐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然而,光有視覺創新還不足以保證市場成功,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實際推進中,日系車企仍面臨諸多挑戰。
設計創新為品牌注入了活力,但在技術落地的道路上,日系車企的步伐似乎略顯謹慎。
電動化現實
“固執”的日本人也得接受新趨勢
本田推出的Super-N概念車看似小巧可愛,圓形頭燈和緊湊車身給人以卡哇伊的印象,但運動包圍、紅色卡鉗和外擴擾流板暗示其性能取向。這款純電動車型計劃于2026年量產,并推廣至全球市場,它將配備BOOST模式,可模擬聲浪和虛擬換擋,旨在提供駕駛樂趣。MINI與保羅·史密斯合作的設計師款則專注于風格表達,拂曉灰和羊皮紙白等專屬色彩、諾丁漢綠裝飾細節以及內飾的條紋織物,體現出經典與創新的融合。該系列涵蓋電動和燃油版本,將在全球陸續上市。

盡管電動車型紛紛登場,日系品牌的智能化程度仍與中國產品存在差距。日產改款Ariya接入了谷歌服務,提升了車機功能,但這在中國市場難以直接應用,且整體智能水平與國內同級別電動車相比不占優勢。東京車展上亮相的概念車多數未詳細披露智能化配置,反映出日系車企在這一領域的追趕姿態。與此同時,燃油車在日系產品布局中依然重要。斯巴魯宣布重啟STI高性能品牌,并帶來純電和燃油兩款概念車,試圖重振運動基因。但由于電動化轉型緩慢和品牌影響力減弱,斯巴魯在中國市場已逐漸邊緣化,這些新車能否引入中國尚不確定。

日系車企在電動化路徑上表現出務實態度。豐田卡羅拉概念車計劃推出混動、插電混動和純電多種動力版本,顯示出過渡期內的靈活策略。本田Super-N則聚焦純電樂趣,試圖在小型車領域復制成功。這種多元探索與日本市場的特性相關:微型車受歡迎,充電設施仍在完善,用戶習慣多樣。因此,日系品牌并不急于全面轉向純電,而是根據實際需求平衡傳統與創新。然而,在全球電動化加速的背景下,這種漸進方式也可能讓日系品牌們失去部分先機。
車叔總結
東京車展雖然依舊是日系品牌唱主角,但也能夠看出全球汽車產業的動態平衡正在被打破。中國品牌憑借電動化與智能化優勢實現反向輸出,日系車企以設計創新守護品牌靈魂,同時在技術轉型中尋找自己的節奏。今年的東京車展不再只是單向的技術展示,而成為不同汽車文化相互碰撞、彼此學習的平臺。隨著產業邊界逐漸模糊,這樣的互動或將塑造出更加多元、包容的出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