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安徽蕪湖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矚目的焦點。以"創新·智領全球"為主題的奇瑞全球創新大會在此盛大啟幕,這場匯聚了產學研頂尖力量的科技盛會,不僅系統展示了奇瑞在"新四化"領域的最新突破,更以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勾勒出中國汽車品牌引領全球技術變革的宏偉藍圖。

大會現場群星璀璨。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陳清泉,外籍院士孫學良等學術泰斗,與來自歐洲科學院、加拿大工程院等國際權威機構的專家共襄盛舉。福建福耀科技大學校長王樹國領銜的高校代表團,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等行業協會代表,以及AVL李斯特、寧德時代等產業鏈龍頭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奇瑞從"技術跟隨者"向"標準制定者"的華麗轉身。這種跨領域、跨國界的智慧交融,正是奇瑞構建全球化創新體系的生動注腳。

在資本市場與消費市場雙線告捷的背景下,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的發言擲地有聲。截至2025年9月,奇瑞全球用戶突破1772萬,海外市場占比超30%,9月25日港交所的成功上市更標志著其國際化進程邁入新階段。尹同躍強調:"真正的全球化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構建可持續的技術生態。"這番論述揭示了奇瑞"反內卷"的底層邏輯——通過新能源、智能化、AI等領域的原創技術突破,重塑中國汽車"安全、可靠、高端"的全球形象。這種以技術創新驅動全要素升級的戰略思維,正在將奇瑞從傳統車企轉型為高科技生態集團。

開陽實驗室的進化軌跡印證了奇瑞的創新方法論。這個去年成立的實驗室已形成"課題挖掘-技術孵化-產業賦能"的閉環體系,今年更通過協同創新中心戰略聯盟的啟動,實現了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正如王樹國校長所言,奇瑞打造的已不僅是企業研發中心,更是觀察中國創新的"世界窗口"。這種開放協同的創新范式,正在消弭理論研究與產業應用的鴻溝,使技術突破能夠快速轉化為市場競爭力。

瑤光技術戰略的持續進化成為大會最大亮點。奇瑞CTO高新華博士披露,瑤光五大技術領域已生長出10余項全球領先技術:飛魚底盤EMB系統重新定義車輛操控極限;方舟兩棲技術開創水陸通行新紀元;48%熱效率的鯤鵬天擎發動機突破混動技術天花板;伯牙之音智能座艙系統實現全場景自然交互;獵鷹智駕大模型構建自動駕駛新范式。這些突破性成果的集中亮相,標志著奇瑞已完成從技術"探索者"到"引領者"的角色轉換。
鯤鵬天擎發動機堪稱硬核創新的典范。在行業普遍徘徊于45%熱效率時,奇瑞通過雙曲三聯動機構、絕熱涂層等26項原創技術,將這一指標提升至48%,為混動汽車邁入"1升油時代"奠定基礎。更令人驚嘆的是的實戰表現——這款搭載方舟兩棲系統的電動越野車,以970mm涉水深度成功橫渡長江,創造了全球新能源越野車的里程碑。這些突破印證了奇瑞"啃硬骨頭"的技術魄力,也展現了中國品牌定義技術標準的實力。

全球化創新網絡的構建同樣引人注目。奇瑞已在全球布局8大研發中心、16個KD工廠,匯聚3萬名研發人員和28位首席科學家。分管國際業務的張升山透露,未來還將建立26個海外研發中心,形成覆蓋120國的本地化創新體系。這種"全球共研"模式既保證了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又能精準對接區域市場需求,為"中國技術,全球共享"提供了實踐樣本。
在生態構建層面,奇瑞展現出非凡的整合能力。瑤光實驗室群聯動全球頂尖資源,開陽創新中心則打造"無圍墻研究院",與百余所高校開展4000余項課題合作。這種"雙輪驅動"的創新生態,既保證了基礎研究的深度,又確保了產業轉化的效率,為中國汽車產業從"跟跑"到"領跑"提供了可復制的創新范式。

站在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十字路口,2025奇瑞全球創新大會不僅是一次技術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國品牌參與全球治理的宣言。當48%熱效率發動機重新定義動力標準,當兩棲電動車改寫越野規則,奇瑞正在用實實在在的技術突破,為百年汽車工業注入東方智慧。這種以創新為引擎、以開放為紐帶的發展模式,正在推動中國汽車從"產品出海"向"技術輸出"升級,為全球出行革命貢獻中國方案。正如長江見證了兩棲技術的突破,歷史也必將銘記這個中國創新照亮全球汽車產業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