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7點,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雷軍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了第六次年度演講,今年的主題是“改變”。
在2個多小時的演講和年度新品發布中,雷軍用四分之一的時間回顧過往、抒發情懷,用四分之一的時間講述小米造芯的來龍去脈,用很少的時間發布小米17、定制服務等新品,留下整整一半的時間來講述小米汽車背后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機會逆天改命”;
“你只需努力,其他的交給天意”;
“真正的阻礙,往往是我們內心對失敗的恐懼”
……
雷軍獨有的“心靈雞湯”式演講風格屢試不爽,現場閃爍的直播鏡頭和閃光燈中,不知又有多少米粉心潮澎湃,難以入眠。但在一句接一句的金句中,依然有些“干貨”,值得我們反復咀嚼。
“克服恐懼,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五年前(2020年),小米迎來了自己的十周年。那個時候的小米上市已經兩年時間,年收入也突破2000億,成功躋身世界500強行列。但我的內心卻充滿了難以言說的焦慮。”回望過往,雷軍坦言其靈魂深處曾經歷過一場劇烈的“內耗”。
外有蘋果、三星、華為三巨頭難以逾越,網上還充斥著“組裝廠”“沒技術”“只會營銷”的輿論質疑,是“躺平認命”,還是繼續打拼?雷軍的選擇是后者。這場始于2020年的深刻復盤,如同一把手術刀,剖開了小米看似成功的表象,直指核心癥結,必須堅定走向硬核科技,以“技術為本”重塑基因。五年投入1000億研發的豪賭就此埋下伏筆。小米的“逆天改命”之旅從直面恐懼開始。
“要知道,2019年小米的研發經費是75億,所以,5年1000億對于那個時候的小米來說無異于一個巨大的數字。但正是提出了這樣的目標,從那一刻起,小米的基因開始重塑,技術為本成了企業的鐵律,重新創業的熱情被完全點燃了。”

自研芯片是小米科技長征路上最艱險、也最執著的關卡。2014年,創業4年,小米全資成立了松果電子,開始自研Soc芯片。2017年,首款自研SOC澎湃S1搭載在小米5C上,這款手機當年賣了60萬臺。但第二年,松果項目就被迫收縮,只保留了一點火種。
“我心里清楚,松果走不下去了。”回顧5年前的震蕩,雷軍心有余悸。雷軍帶領團隊反復研究,發現致命的并非技術不濟,而是戰略切入點的錯誤與內部協同的失效。“自研手機SOC,做中低端完全沒機會;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線生機。”這一反直覺的結論,讓小米看清了前路。
2021年,在外部環境劇變、營收首度下滑的至暗時刻,是否重啟造芯項目引發了小米高管團隊最激烈的爭論。雷軍本人無疑是支持的。
他認為,“芯片是小米發展過程中絕對繞不過去的一個關鍵,我們只有克服恐懼,把造芯這件事情重新再做一遍。全球頂尖的科技巨頭,最終幾乎都成了芯片的巨頭。退一萬步,最終我們沒有成功,也將為小米培養一支強大的芯片研發隊伍,也將徹底地改變這家公司的質地。”
面對團隊內部關于“會不會把公司拖垮”的爭論和質疑,雷軍拋出了一個靈魂拷問:“假如現在放棄,10年后我們是會為公司的賬上多了幾百個億而慶幸?還是會為小米這家公司永遠失去芯片業務而后悔?”這份超越短期商業計算的遠見與勇氣,讓小米芯片團隊得以重組,并被冠以新名“玄戒”。
3年后,采用3納米工藝的玄戒O1旗艦芯片一次投片成功。今年5月22日,玄戒O1和搭載這顆芯片的手機正式發布。在雷軍看來,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象征著小米在經歷慘敗后,重燃戰意的精神勝利。
“憑實力贏得尊重,改變全球汽車工業對中國汽車的印象。”
今年6月,小米宣布了幾條炸裂的消息:小米SU7Ultra原型車在紐北官方的圈速榜總榜上排名第三,Ultra的量產車位居全球量產電動車的榜首。
一個“新兵蛋子”如何撼動汽車行業?雷軍的答案藏在以首席測試車手“阿燦”為代表的一群工程師身上。
在小米SU7項目取得階段性突破、團隊決定重啟之前已被取消的Ultra項目之后,在一種放松、興奮的氛圍中——“我們去紐北干翻保時捷吧!”一位工程師借著酒意喊出了這個極具感染力的目標。這個瘋狂的想法點燃了團隊的激情,成為了小米汽車最原始也最強大的引擎。
然而,與造芯類似,小米造車之路也布滿了荊棘。SU7Ultra項目經歷了立項、取消、再重啟的波折。挑戰紐北賽道,更是一場“靠天吃飯”的冒險。郵件石沉大海、關鍵測試日連逢大雨……面對“一家中國手機廠,為什么要來紐北?”的質疑,小米的工程師不放棄任何一絲機會,最終爭取到一圈的機會。也正是這僅有10分鐘的圈速挑戰,讓小米SU7Ultra一鳴驚人。
“憑實力贏得尊重,小米在紐北取得的一系列成績,正悄然改變著全球汽車工業對中國汽車的印象。”即使隔著數排座位,聚光燈下,雷軍臉上的欣慰與自豪感仍清晰可見。
熱愛之外,更需要破局的智慧。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作為“最后底牌”的YU7項目該如何定位?當同行憑借“彩電冰箱大沙發”的模式大獲成功時,小米內部爆發了激烈爭論。最終,還是選擇“換個思路”,回歸駕駛本身,大膽打造一款“好看好開”的運動型SUV。
從SU7到YU7,小米汽車充分展現出了整合與創新能力,有V8S超級電機自研自產的倔強,也有為了消除里程焦慮不惜成本將長續航版直接定為“標準版”的魄力。這是一條鮮有成功先例的險路,但消費者用錢包投票——
YU7上市18小時鎖單24萬輛、新勢力車型第38周周銷量排名榜首,SU7新勢力車型第38周周銷量榜排名第二、8月中大型車銷量中排名首位,雙車周銷超萬輛、月銷過3.6萬輛等成績,均印證了這次差異化競爭的巨大成功。

一系列扎實的成績,不僅改變了世界對中國汽車智能與性能的偏見,也改變了公眾對于小米的刻板印象。
在演講的最后,雷軍分享了老友陳年的故事:在還清巨債、事業歸零后,這位凡客創始人受SU7發布的觸動,在55歲時毅然帶隊轉型直播電商,重返行業巔峰。
他由此感慨:“果然,55歲,正是闖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