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當AlphaGo在棋局上擊敗李世石的時候,或許沒多少人能預見,這場勝利,讓人工智能以一種強勢的姿態,闖入了我們的視野當中。
剛開始的時候,大伙兒突然發現,原來 AI 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玩意兒,它可以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聊天機器人,也可以是一句話生成圖像和視頻的工具。
結果也沒過多久,AI這手就伸得越來越長了。
手機、電腦發新品的時候不宣傳一波AI,好像就少了靈魂;去醫院拍個片子,搞不好先給你下診斷的都不是醫生;還有各種App上的AI功能,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特別是具身智能,像科幻電影里那種人和機器人共處的世界,以一種怪異的方式展開了。
上春晚扭秧歌不說,現在出門逛個街,指不定都能碰上機器人/機器狗出來招攬生意,各種營銷活動也熱衷于請機器人過來熱場子。
而且機器人的花活也是越整越多,前幾年,還是走路跟個八旬老太太似的鐵憨憨,今年基本都能跑能跳,后空翻、打拳擊都不在話下,甚至還操辦起了人形機器人運動會。
整個AI行業的發展,實在太快了。
就這么說吧,要是你現在還在提“互聯網+”,那就真得好好補補課了,咱們現在屬于是一只腳已經踏入了“人工智能+”時代。
各行各業,都在思考,或者已經用AI來重構、顛覆原先的舊模式,生怕慢一步就被時代甩開了。
這一切,當然離不開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又卷出了新高度,但差評君順著網線扒了扒發現,每一個表面上看著光鮮亮麗的AI,背后都有云服務商在負重前行。
一看到云服務商四個字,可能有差友眼皮子已經開始打架了,但別著急,咱們今天先聊點有意思的。
就拿大伙兒比較熟悉的具身智能來說,你以為能跑能跳的機器人,全靠自己進化來的?那就想得太理所當然了。
坦白講,現在等著具身智能跨過去的坎兒,可都不是省油的燈。
缺數據、軟件算法有短板、泛化能力不足。。。一句話總結就是,腦袋嘛還不夠聰明,跳科目三炫炫技還湊合,真干活兒還是算了吧。
光是缺數據,就夠機器人喝一壺的了。
其實為了解決高質量數據稀缺的問題,業內也做了很多努力。
真實數據又貴又少,英偉達就搞了個Omniverse平臺,先在數字孿生的物理世界里給機器人上上強度。也有專門的數據采集工廠,線下真實機器人。
建立數據集也是常規手段,像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就在加速搞百萬量級的高質量數據集。
當然,百萬量級的數據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建立數據集你得先生產、采集,再標注,這些活兒自己吭哧吭哧干,太費勁。
專業的事兒,還得專業團隊來干。
所以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就找了百度智能云,因為他們家之前搞自動駕駛,算是數據采集和標注的老手了。
更重要的是,在AI公有云市場占有率這一塊,百度智能云妥妥的榜一大哥,能力如何,市場數據不會騙人。
但如果只有數據集的事兒,其實找一家數據公司干也不是不行。
偏偏搞定數據,只是機器人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后面還有更吃資源的模型訓練,仿真測試和模型推理。
所以找一家像百度智能云這樣,有全棧AI開發能力的云服務商,更省事兒。
首先在算力上,百度智能云的GPU扛把子百舸,訓練推理的一把好手。
對于機器人這種,需要反復進行模擬訓練和策略優化的場景,單卡性能強沒用,而百舸強就強在,能確保萬卡集群同時高效協同的穩定性。
有足夠的算力之后,干點啥都不至于畏手畏腳的了。
想讓機器人的腦袋變聰明,百度智能云也能掏出千帆大模型平臺,讓技術人員自由發揮。
像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機器人,就是在百度智能云的千帆大模型平臺幫助下,既能聽得懂人話(自然語言精準解析),又能看得懂世界(多模態信息處理)。
要我說,他們家的天工機器人,之所以能拿百米冠軍和半程馬拉松冠軍,這里邊多少有點百度智能云的功勞。
當然了,這種強強聯合的模式,并不是個例。實際上,這已經成了具身智能行業的標配。
差評君了解到,像大名鼎鼎的宇樹科技等頭部廠商,也選擇了百度智能云的AI服務。
而百度智能云,顯然也意識到了,自己作為行業基礎設施的定位,所以一直在進化。
就在這兩天的百度云智大會上,百舸、千帆又上新了。
百舸5.0,給訓練推理效率又來了一波加強。只需要幾分鐘,就能跑萬億參數模型的昆侖芯超節點上線之后,說不定明年的機器人運動會,就得加個花樣滑冰的項目了。
還有升級的千帆4.0,發布RFT工具鏈,能用幾百條數據,達到過去上萬條數據的模型精調效果。這對缺數據的具身智能行業來說,也無異于雪中送炭。
聊完在現實世界摸爬滾打的機器人,咱們再看看AI在游戲世界里,玩得能有多花。
這么說吧,就連游戲NPC,現在都得卷活人感。
像港科大研究出來的AI小鎮 Aivilization ,里面的十萬個智能體,個個都跟真人似的。
圖源Youtube
問題在于,活人感NPC你靠人工寫,那肯定是行不通的。用大模型吧,可以是可以,就是大模型要足夠聰明,而且還得考慮到,怎么讓這么多玩家同時跟AI NPC交流,還不卡頓。
網易伏羲出的《逆水寒》手游,哥幾個應該聽說過吧,里面的AI NPC可以跟玩家自由對話,這就好比,給你的ChatGPT套了個漂亮的游戲皮膚。
因為跟NPC聊天,有些人都快把《逆水寒》玩成乙游了。
圖源小紅書網友
當時,網易伏羲也是找到了百度智能云,一方面,百度智能云的文心人設大模型,能給AI NPC注入能理解、會思考、懂人設的靈魂。
另外呢,百舸的底層算力資源,也保障了游戲在高并發訪問下的穩定性,確保玩家的游戲體驗。
結合這次千帆4.0的升級,百度智能云不光豐富了模型庫,更重要的是,Agent開發更絲滑,這給游戲行業,又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力。
最后,咱們再來看看平時接觸得比較多的AIGC,什么文生圖、文生視頻,一個兩個都是吃算力的怪獸。
在技術上,為了保證生成結果的穩定性、一致性,模型訓練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甚至硬件、系統配置和軟件的故障,還可能中斷訓練。
所以對于大多數玩家而言,不如就把臟活累活,都交給了云服務商來干。
以生數科技為例,百度智能云為其提供了百舸異構計算平臺,萬卡集群都說膩了,重點是有效訓練時長占比超過 98.8%。
訓練穩定性方面,百舸還提供了一系列運維工具,保證萬卡集群不在關鍵的時候掉鏈子。
包括這次升級,百舸5.0在網絡、推理系統等方面也做了優化,通信更快、延遲更低,更智能的調度策略,提升推理系統的吞吐量,把AI的訓練推理效率,又推向了一個高潮。
雖說這次咱們只舉例了三個行業,但實際上,像智能終端、智能汽車,還有工業、金融、教育,各行各業的AI百花齊放,都少不了包括百度智能云在內的云服務商在打地基。
可能有差友疑惑,這么多云服務商,到底應該咋選?
差評君特地去翻了IDC剛發的報告,發現國內市場,主要是被百度、阿里、騰訊還有華為四家把著。
借著榜一大哥百度智能云的表現,我們還發現,這個圈子已經內卷出了新高度。
AI時代的云服務,早就不是野蠻堆卡的粗放模式了,讓成千上萬的GPU高效協同,才是真正值得解決的工程難題。
百度第一個喊出了AI云的口號,包括“云智一體”戰略在內,每一次產品的升級和生態融合,其實都是在回答一個問題:AI時代,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云服務?
今天,他們對于這個答案更清晰了,智能經濟時代,需要的是“云智一體、智能優先” 的云。
從底層算力到模型訓練,再到AI應用的全棧開發能力,百度智能云讓開發者,不再需要關心底層的硬件、模型部署等復雜問題,而是可以放開手腳去打磨一個好的AI應用。
就像工業革命的浪潮,離不開鋼鐵、煤氣和電力,今天AI想要掀起變革,也需要自己的水電煤。
我們對于AI的所有想象,可能都要依賴于云服務商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