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要顯貴,基礎款就不要搭配基礎款了。友商基礎,華為就不基礎。當友商聽完智界及問界的新品發布會,摸了摸自己發現硬硬的,原來是死了。
鴻蒙智行五界五大車企,下到16萬,上到100萬,豐儉由人,任君挑選。層層疊疊的織就的可不是盤絲洞,而是龐大的帝國。
以后,恐怕你兜里的錢很難走出五界了。
【田忌賽馬?——華為用平a,換了友商一個大招】
這次發布會信息量極其爆炸,對各大友商而言不亞于一場充斥著炫技與震懾的軍事演習,然而殘忍的是,這不是演戲,而是一場動真格的血戰。友商:不敢睜開眼希望是我的幻覺。
余承東展現了華為在汽車領域獨特的產品邏輯——當眾多車企在各個細分市場進行貼身肉搏時,華為卻似乎在運用“田忌賽馬”之法,來構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首先,從華為系車型的價格布局來看,華為在下的是一盤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步步為營,緊密相連的棋。華系車型的價格區間覆蓋廣泛。智界R7售價24.98萬元起;智界新S7售價22.98萬元起;問界M8純電版售價35.98萬元~44.98萬元;問界新M5 Ultra售價22.98萬元起;享界S9T預售價32.8萬元起;尚界H5預售價16.98萬元起。這樣的價格布局,顯然不是隨意為之,而是精準避開了部分激烈競爭區間,選擇在自身優勢突出的價格帶發力。
拿智界R7和智界新S7舉例,在20 ~30萬元的賽道,諸多車企在配置和性能上進行同質化競爭,打的你死我活,可消費者卻嘗不出太大區別。而華子則將重點放在了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等核心技術的升級上。新款智界R7與智界新S7新增后向高精度固態激光雷達和4D毫米波雷達,搭載最新HUAWEI ADS 4.0。在智駕硬件和算法上遠甩同價位競品。如同田忌用上等馬對抗對手的中等馬,以技術優勢贏得競爭。
這就叫抽到了麻筋兒上,抓住痛點。
而問界M8純電版的整體策略就更是一場酣暢淋漓的“田忌賽馬”。M8純電版依舊相貌平平,但也壓根沒打算在外觀設計和座椅布局等常規方面與對手纏斗。利用了華為DriveONE高壓七合一電驅、巨鯨800V高壓平臺等技術,實現更低能耗和更強動力,以及最高705km續航能力。同時,M8純電版電池通過了五重連續極端場景測試挑戰,在全天候防碰撞、Spotlight預警、駕駛員失能守護等方面拉爆數值。在對手擅長的豪華感營造等方面保持水準的同時,用自身如三電系統、安全技術等強大優勢在關鍵競爭維度上取得領先。
這就叫敵無我有,敵有我優,敵優我廉,敵廉我轉。
但話又說回來,稍微了解當下的大六座市場是怎樣一個廝殺環境的人,心中也有數。售價35.98萬元~44.98萬元,定位家庭智慧旗艦SUV的M8純電,也并非就如大嘴說的那般“穩了”。在這片角斗場里,等待著M8純電這匹新生黑馬的,是理想i8、特斯拉Model Y L、蔚來ES8等喘著粗氣,目露兇光的勁敵。
【技術普惠是一家車企最好的黑絲】
“華為造車比某些流量品牌‘更先進高效’。”余大嘴這人說話狂,就連粉絲都不愛聽,但倒不是吹牛。在別家車企忙著在傳統造車的紅海里摳成本、抄設計,搞出一堆“換殼不換芯”的同質化車型時,華為早抱著自己的研發“壓箱底”功夫殺進場——芯片、通信領域十幾年砸錢砸出的技術沉淀,往汽車上一嫁,智駕、智能座艙直接就成了降維打擊的利器。
如今電車界的混戰模式,曾經的智能手機也經歷過。車企們扎堆加速迭代,今天加個大屏,明天換個電池,看似百花齊放,實則都在同一個賽道上擠破頭。華子倒是不湊這熱鬧,把技術優勢押在智駕、鴻蒙系統上,死盯想嘗鮮智能車的用戶。隨著鴻蒙智行新車一款接一款地出,華為這招“避實擊虛”愈發明顯:你跟我比造車身?我跟你比造大腦!
話說回來,華為這“田忌賽馬”能跑多久?友商們勢必也會不斷跟風加碼研發。在智能車賽道上,華為是否能將田忌賽馬玩成“常勝將軍”?靠“技術錯位”吃到的紅利,還能吃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