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5年半年報,汽車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行業,格外受到市場關注,其中,中國車企“一哥”比亞迪于8月30日發布2025年半年報,核心數據全面向好。
財報顯示,比亞迪上半年營業收入3712.8億元,同比增長23.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5.1億元,同比增長13.8%。經營性現金流凈額318.3億元,同比大增124.5%,展現出強勁的現金創造能力。研發投入達到308.8億元,同比提升53.1%,創下歷史新高,并繼續保持高于同期凈利潤的水平。
銷量方面,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量達到214.6萬輛,同比增長超過33%,在中國汽車全市場的份額升至13.7%,比去年同期提升2.2個百分點。海外市場同樣強勁,乘用車與皮卡出口47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30%,產品已覆蓋六大洲、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英國、巴西、新加坡等地進入新能源汽車熱銷榜前列。
技術驅動 高研發投入塑造持續領先
近年來,隨著比亞迪的快速崛起,其研發大于利潤的特點逐漸被關注。
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的研發費用達到308.8億元,同比增加53.1%,不僅延續了其研發重于利潤的慣例,更創下了歷史新高。
縱觀2011年至2024年其財務軌跡,除了2016年之外,其余每年的研發投入均高于利潤,這種持續十余年“研發大于利潤”的投入模式,反映出比亞迪在新能源車產業發展過程中,始終把技術創新放在首位,用高研發投入換取核心技術優勢。
放在整個中國車市背景下,比亞迪的研發投入規模顯得尤為突出。2025年上半年,吉利控股研發支出為146.5億元,上汽集團為101.7億元,長城汽車為60.4億元,長安汽車為54億元,而造車新勢力理想和小鵬分別為53.2億元和41.9億元,賽力斯為52億元。
相比之下,比亞迪的投入是排名第二的吉利的兩倍以上,不僅在絕對金額上形成“碾壓式領先”,超50%的同比增速也遠高于同行,顯示其在研發上的堅定和持續。
這種規模差距意味著,比亞迪在未來新技術的儲備和應用中擁有更強的先手優勢。
持續高研發投入,并沒有停留在賬面上,而是快速轉化為市場可見的成果。近年來,比亞迪的新能源技術持續集中釋放,今年上半年也不例外。
年初,比亞迪天神之眼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通過提升感知和決策能力,讓智能駕駛的應用場景更加普及,并在行業中帶起“全民智駕”的普及浪潮;靈鳶車載無人機將汽車功能延展到無人機協同使用領域,在戶外出行和應急救援中展現了新的應用前景;兆瓦閃充技術突破了充電效率的瓶頸,能夠顯著縮短補能時間,為電動車長途出行提供了更高便利性。
這些成果覆蓋駕駛輔助、智能生態和能源補給等多個環節,說明比亞迪不僅在單項功能上創新,也在系統層面不斷進行整合。
持續高研發投入帶來的新技術不僅提升了產品力,也直接推動了比亞迪市場表現的提升。
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量達到214.6萬輛,超過上汽集團的199.7萬輛,繼續穩居中國車市第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超過33%,推動市場份額升至13.7%,比去年同期增加2.2個百分點。
這一成績不僅再次鞏固了比亞迪在國內市場的頭部地位,也凸顯了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持續引領作用。
從邏輯上看,比亞迪形成了“研發—技術成果—銷量提升—再投入研發”的正向循環。
高研發投入帶來新技術的不斷落地,這些技術在市場中快速體現為銷量和份額的增長,而銷量又為公司帶來更強的資金能力和市場地位,從而支持下一輪研發投入。
如此循環機制,使得比亞迪在競爭加劇的行業環境中依舊能夠依靠技術與銷量的雙輪驅動,不斷擴大領先優勢。
出海提速 滾裝船保障全球擴張
技術創新被視為比亞迪成就的根基,這一觀點毋庸置疑。但從戰略高度觀察,當國內市場的增長態勢已在掌握之中時,比亞迪選擇前瞻性地推動全球化布局,這一戰略眼光才是其保持領先的決定性因素。
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乘用車和皮卡的海外累計銷量達到47萬輛,同比增幅超過130%,成為其整體增長的重要引擎。
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經覆蓋全球六大洲、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并在英國、巴西、新加坡等市場進入新能源汽車熱銷榜前列,海外消費者對比亞迪的品牌認知度顯著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海外如此高速增長,離不開物流能力的提升。
截至目前,包括深圳號、開拓者1號、常州號、合肥號等在內的6艘比亞迪自有滾裝船已投入運營,總運能超過4.5萬輛汽車,預計未來幾個月還將再增加2艘,總運能將提升至6萬輛以上。
自有船隊的形成,緩解了長期以來車企在出海方面依賴租賃運力的瓶頸,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運輸穩定性,也可在出口高峰期能夠更快響應市場需求。
在全球范圍的品牌建設方面,比亞迪通過參加國際車展、加強本地化營銷、與體育賽事合作等方式提升海外影響力。
在部分國家,比亞迪已經從單純的新能源代表轉變為消費者的主流選擇,這種轉變對于提升品牌溢價和長期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有觀察人士認為,比亞迪的國際化戰略展示了中國車企“體系出海”的新模式。通過自有運力、完善的產品線和本地化運營,車企不再只是依賴價格優勢進入海外市場,而是憑借綜合能力在多個區域與國際主流品牌展開競爭。
隨著更多滾裝船的交付和全球各地海外工廠建設的推進,比亞迪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影響力將繼續增強。
現金流躍升 產業鏈地位持續強化
在比亞迪2025年半年報中,還有一組財務數據絕對值得關注。
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達到318.3億元,同比大增124.5%。與此同時,應收賬款從2024年末的622.99億元下降至433.82億元,減少約190億元。這一變化表明,公司在資金回籠方面出現了實質性改善。
另一方面,公司在上游供應鏈的付款表現同樣穩健。財報數據顯示,比亞迪的應付賬款在上半年較去年底下降約64億元,且絕大部分在一年以內結清,說明其保持了良好的付款習慣,并沒有依賴延長賬期來維持現金流。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種現金流改善或主要得益于銷售端的快速回款,而非上游賬期操作,也非靠國家補貼度日。
換句話說,現金流的躍升是建立在真實的經營成果之上,而不是財務手段,也不是政策紅利。
這一邏輯在經銷商層面表現得尤為明顯,多車型熱銷帶來消費者認可度提升,使經銷商庫存壓力減輕、周轉加快,進而能夠更快完成資金結算,由此,推動比亞迪的應收賬款下降和現金流改善。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經營性現金流的改善往往比利潤更能反映企業的質量。
利潤在價格戰和補貼環境下可能存在波動,但充沛的現金流說明企業真正具備“以市場換現金”的能力。
比亞迪半年報釋放出的信號是,哪怕行業處在激烈競爭之中,其依舊能夠把銷量有效轉化為現金流,這為未來的投資和擴張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這種現金流質量的提升,對資本市場的心理層面同樣意義重大。
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完成了433億港元的配股融資,而投資者的信心,正是建立在公司經營現金流改善的基礎之上。
對于一家處于規模擴張和國際化進程中的企業而言,穩健的資金流不僅是發展的基石,也為新市場拓展、產品推新以及長期價值提升提供了堅實支撐。
寫在最后
比亞迪2025年半年報釋放的信號很清晰,財務表現穩健,研發投入繼續保持高位,銷量和市占率進一步提升,海外市場也在快速擴張。
這些指標背后,是公司長期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理念,以及在產業鏈、市場和全球化上的系統性布局。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汽車產業,比亞迪的表現不只是“跑在前面”,更體現出一種長期主義的執行力。
它并沒有停留在概念層面,而是通過持續的技術突破、規模優勢和資金質量的提升,把長期主義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
這種模式為投資者帶來了確定性,也為整個產業鏈和市場樹立了標桿。
展望未來,隨著新技術加速落地、新產品不斷推出以及海外市場進一步拓展,比亞迪的領先優勢仍有望擴大。
對市場和投資者而言,這不僅意味著一家龍頭企業的成長故事在繼續,也意味著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舞臺上的存在感和影響力正在被進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