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威已通過這款產品清晰傳遞出自身的轉型決心:從技術追隨者到標準制定者,從市場迎合者到需求引領者。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需要的不僅是銷量數字的突破,更是像DMH 6.0這樣的技術突破、像“明珠美學”這樣的文化自信。
2025年成都車展,榮威以一場技術與美學的雙重盛宴,宣告混動市場新標桿的誕生——M7 DMH以9.78萬元預售價強勢入場,不僅重新定義“10萬級家轎”的價值維度,更展現出上汽乘用車在混動技術、用戶洞察與原創設計領域的深厚積淀。
這款新車的背后,是三位關鍵人物——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榮威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錢漾與上汽設計中心全球設計副總裁約瑟夫·卡班——從戰略布局、產品定義到美學表達的深度協同。
8月29日,【汽車維基】通過深度對話三位掌舵人,揭示M7 DMH如何以越級產品力直面市場競爭,又如何以用戶真實需求為中心,重塑混動轎車的價值標準。
俞經民:DMH是“大美好”,更是上汽的技術答案
“DMH,我們諧音叫‘大美好’。”俞經民在接受專訪時,用這三個字概括了M7 DMH的產品內核。他闡釋道,“‘大’是近5米車長、2820mm軸距;‘美’是卡班大師打造的原創自信設計;‘好’是全棧自研的DMH 6.0超級混動系統。”
俞經民以“大美好”定義M7 DMH,不僅是對產品力的凝練總結,更折射出上汽榮威在混動賽道上的差異化競爭思維。將技術參數(大空間、長續航、低能耗)與情感價值(設計自信、用車安心)深度融合,本質上是在回應新時代用戶“既要性價比,更要品價比”的復雜需求。
尤其在10萬級市場中,用戶決策往往理性與感性交織——他們渴望技術領先,卻不愿為過度參數買單;追求設計美感,又拒絕為品牌溢價透支預算。榮威M7 DMH以“全棧自研”為底氣,以“超值配置”為杠桿,恰恰試圖打破這一矛盾,讓技術尊嚴轉化為用戶體面。
在他看來,M7 DMH承載的不僅是銷量期待,更是上汽的技術尊嚴。他特別提到,“DMH 6.0是行業唯一用一套芯片實現21合1動力控制的系統”,實現了從硬件、芯片到算法的全棧自研。而AI能量管理系統的引入,更徹底改變了混動車的使用邏輯。
對于市場競爭,俞經民顯得從容而堅定,他表示“致敬所有友商,但后來者必須追上”。他認為M7 DMH實現了“大美好”的整體造型,讓用戶能夠從容地做出選擇。
【汽車維基】認為,俞經民強調“后來者必須追上”,背后實則是中國混動市場從“滲透率爭奪”轉向“標準定義權”競爭的新階段。當比亞迪DM-i、吉利雷神、長城DHT等系統已建立起初步認知,榮威DMH 6.0選擇以“集成度更高、能效管理更智能”的路徑破局,其意義遠超單一產品競爭。
尤其“21合1 PICU”將發動機控制、三電管理、能量分配等功能集于一芯,既是技術能力的體現,更是對未來混動系統“中央計算”架構的前瞻布局。
這種全棧自研的野心,或許意味著上汽正試圖從“跟隨者”轉向“規則制定者”——通過定義“長續航真混動”的標準,重構市場價值坐標系。
錢漾:用戶關心的只有三點,我們全部滿分交付
作為榮威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錢漾的思考始終圍繞用戶展開。他明確指出:“混動用戶最核心的訴求只有三個:純電續航長不長?油耗低不低?保障到不到位?”
錢漾的發言直擊混動用戶的核心痛點,體現了榮威M7 DMH“以用戶真實場景定義產品”的務實理念。將“純電續航、油耗、保障”歸納為關鍵決策要素,不僅簡化了用戶的選購邏輯,更反映出榮威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洞察——混動技術的本質是“消除焦慮”,而非堆砌參數。
基于這一洞察,M7 DMH全系標配160km純電續航,實測達成率104%,綜合續航2143km。他強調:“我們要讓用戶一周通勤只充一次電,成本僅7塊錢;周末長途用油每公里也不到2毛。”
M7 DMH以160km純電續航和“一周一充”的低成本設定,精準匹配了城市通勤的主流場景,而“每公里不到2毛”的用油成本,則直指用戶對經濟性的深層需求。這種從“技術導向”轉向“場景導向”的思維,正是當前混動市場競爭的關鍵轉變。
他還對比了競品格局,用數據說明:“榮威M7 DMH預售價格9.78萬,標配160km長續航;銀河A7 70km探索版10.58萬,終端售價9.78萬;秦L主銷款80km 9.98萬(終端9.18萬)。”
錢漾直接對比銀河A7、秦L等競品終端售價,展現出榮威直面競爭的自信。這種“同價高配”的策略,本質上是通過越級產品力重構用戶的價值感知。
行業分析認為,10萬級混動市場正從“有無混動”進入“混動優劣”的新階段,用戶開始關注電池容量、能耗管理、售后保障等長期價值。
M7 DMH以“全系長續航”切入,避免了品牌慣用的“低價低配”引流陷阱,反而通過標配高價值配置建立誠信形象。第三方數據顯示,2025年80%以上混動用戶將“純電續航≥150km”視為核心購車指標,榮威的產品定義恰恰提前卡位了這一趨勢。
對于智能化,錢漾提出鮮明觀點:“車機不是用來取代手機的,而是要成為手機更好的延伸。”M7 DMH實現了對主流手機品牌的全兼容互聯,支持應用無縫流轉。
錢漾提出“車機是手機的延伸”,而非替代品,這一觀點顛覆了行業盲目追求“車機全能化”的慣性思維。
事實上,用戶更需要的是跨設備的無縫體驗,而非另一個封閉系統。榮威與手機廠商深度合作,實現全品牌兼容互聯,本質上是以開放生態對抗封閉系統,降低用戶學習成本。
行業專家指出,中國用戶平均每天在手機端投入4小時以上,車機能否高效整合手機生態,已成為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因素。榮威選擇“融合而非重構”的路徑,既尊重了用戶習慣,也為未來接入AI大模型、智慧服務等留下了更靈活的進化空間。
約瑟夫·卡班:設計不是跟隨潮流,而是傳遞自信
作為前勞斯萊斯設計總監,約瑟夫·卡班為M7 DMH注入了獨特的“明珠美學”。他表示:“當前中國的汽車設計分為兩大方向,一個是內容比較主流,一個是無臉化的設計。”
他拒絕采用流行元素,強調:“榮威的消費者對榮威品牌的期許不是非常普遍的設計。像我們榮威這個名字翻譯成英文就是非常自豪、自信。”他來到上汽就是想到榮威這個品牌要跳出來,跳出來肯定有一定的風險,但是有一定的自信。
卡班坦言,加入上汽的初衷正是希望讓榮威成為“中國汽車的代表”。他表示:“我對榮威品牌的期望,不僅僅是做一個簡單的中國品牌,而是希望榮威品牌能夠成為中國汽車的代表。”
約瑟夫·卡班對“明珠美學”的闡述,超越了單純造型語言的討論,實質是對中國汽車設計話語權的一次重構。他敏銳地指出中國汽車設計正處在“主流化”和“無臉化”的分岔路口,而榮威選擇了一條更富挑戰性的道路——以“自信與自豪”為內核的原創設計。
這種選擇背后,是對品牌身份認知的深度思考:榮威的英文名“Roewe”本就蘊含“尊榮”與“自信”,卡班試圖將這種精神氣質轉化為可視化的設計語言,從直瀑式格柵到矢量光軌大燈,皆是對“昂首姿態”的具象表達。
這種設計不僅服務于審美,更是一種品牌資產的長期投資——正如卡班所言,“美是一種保值”,好的設計能提升產品殘值,增強用戶認同。他的目標顯然不止于打造一款熱銷車,更希望讓榮威成為“中國設計”的代名詞,在國際市場樹立一種不同于德系豪華或美式張揚的東方豪華范式。
然而,這種融合也面臨巨大挑戰:如何在保持高級感的同時避免曲高和寡?如何讓大眾消費者理解并認同這種“自信美學”?卡班的答案是回歸用戶價值——“讓消費者看到榮威時感到自豪”。這種設計思維,已遠超單純的形態創作,而是通過視覺語言傳遞情緒價值,最終讓設計成為品牌與用戶的情感連接點。
結語:一場技術、用戶與美學的三重奏
榮威M7 DMH的推出,標志著混動市場的競爭已從單純的參數競賽,升維至技術自研、用戶洞察與設計美學協同發展的新階段。
俞經民定義的“大美好”、錢漾堅持的“用戶核心”、卡班踐行的“自信美學”,共同構筑了這款產品的底層邏輯。
在價格戰愈演愈烈的市場中,榮威選擇以“價值戰”破局——用全棧自研的技術底氣回應質疑,用越級配置的誠意打動用戶,用東方美學的自信定義品牌。
這款車不僅是榮威的技術宣言,更預示著中國混動市場正走向“長期主義”時代——唯有真正解決用戶痛點、構建品牌獨特性的產品,才能穿越周期,贏得持續認可。
9月17日,榮威M7 DMH將正式上市。屆時,市場將檢驗這款車的真正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