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龍汽車又出來喊冤了。從i8上市至今已近一周,乘龍汽車“怨氣沖天”,但它似乎只喊冤,卻始終沒有公布任何重新實測工作的時間表。與此同時,在網絡上,它賺足了品牌聲譽與同情分。
7月29日晚,理想i8上市。官方發布會現場播放了一段視頻,一輛乘龍卡車被撞得車廂翻離,駕駛室解體,而理想i8的車頭與A柱幾乎毫發無損,畫面一出,輿論瞬間沸騰。
次日,7月30日,乘龍汽車連發數篇推文回應,稱“聰明人一眼看出假”,“不知道背后導演想啥”,同時放出一段駕駛室變形量極小的測試視頻,意在反擊“碰一下就散架”的輿論質疑。
然而輿論邏輯從未復雜:不論你冤不冤,理想至少敢放出實測視頻,過程透明,畫面清晰。即便它存在設計預設的問題,至少它演了一場“完整的劇本”,觀眾有據可看。
7月31日,東風柳汽升級回應,發布“視頻侵權”聲明,怒斥理想行為“超過商業競爭范疇”“誤導公眾知情權”,指責測試場景未說明條件、未說明車況,屬于“自定義碰撞條件”。
隨后,產品負責人公開喊話:“相信中國汽研,要不再撞一次?” 并直接點名“直播可行”。理想另一位高管張驍也附和:“可以啊,直播都行。” 姿態可謂直白。
而乘龍汽車的回應則迅速“滑向情緒區”:8月2日推出“活著才有資格談理想”的海報,8月3日又發布“龍的脊梁,無懼挑戰”的主視覺口號,接連四天發聲,卻始終沒有一個字提及“何時自己實測”。
問題正出在這里。理想可以被質疑為擺拍、作秀,但它的i8真撞了一次,并且拍了下來。乘龍呢?如果懷疑視頻不實、劇本設定,那完全可以自己主導一場實測來反擊。
租一臺i8不難,設置一次對撞也不難。就算來不及找第三方驗證,全網直播撞一次車,也能拉回輿論。觀眾不在乎誰安排實驗,而在乎有沒有實際畫面。
可惜的是,乘龍并沒有做這些。四天之內它發布了4張“態度海報”,但沒有一個測試計劃、沒有一個復測流程。甚至連“我們會考慮自證”的態度都沒有。
這恰恰是最大的問題。你可以質疑別人作弊,但你不能一邊質疑,一邊不動手。你質疑的是劇本,卻不肯親自上臺重演,公眾怎么會信你不是在心虛?
真正令人遺憾的是,乘龍其實是國有體系下為數不多的優質商用車品牌。它并非毫無質量支撐,它的問題不在安全測試,而在于應對機制上的短視與自負。
在這場碰撞背后,不僅是產品層面的對抗,更是輿論機制與品牌建設思維的碰撞。理想i8靠一支視頻站上了話題C位,乘龍卻在用工業時代的邏輯回應內容時代的戰斗。
有專業人士已經建議:既然質疑中國汽研測試存在誤導,完全可以組織一次四方共同見證的復測,查車、測試、評估全程直播。可惜,目前乘龍沒有任何動作。
當“實測缺位”成為最大的沉默,所有情緒發言都會被歸入“狡辯”的范疇。你可以輸在實驗里,但不能輸在態度上。你不敢撞,別人自然就信了視頻。
從這個角度看,乘龍要反敗為勝,不靠標語、不靠姿態,只靠一件事:把話筒放下,把i8請來,撞一次給大家看看。如果不撞,是不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