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車又開始憋大招了。上一次這么憋,還是發布C10和C16雙車,結果在銷量榜里混進了“主流新勢力”的邊緣地帶。這一次,它憋出來的,是一臺看上去不再“性價比”的全尺寸MPV。對標的?騰勢D9。
“子彈頭”造型不是說說而已。最新諜照顯示,這臺零跑MPV擁有極為夸張的流線型頭部設計,宛如高速動車頭,兼顧空氣動力學與科技感,一副“我要當中國版奔馳V-Class”的模樣,擺明了是為高端MPV市場而來。
這已經不是“家庭實用”范疇內的產品了。傳統MPV從來講求平直、空間、橫向展開,但零跑這臺新車明顯不是走常規路線。它前低后高,頂線內凹,疑似采用電動滑門和隱藏式車門把手配置,顯然是在向D9甚至更貴的M9叫板。
問題是,零跑何德何能挑戰騰勢?在智能駕駛、三電平臺和品牌價值方面,零跑從未真正贏過比亞迪。但這次不一樣了。零跑已經切換到“LEAP3.0”架構平臺,電驅系統自研,智能座艙與華為深度合作,硬件配置完全不輸D9。
更重要的是,騰勢D9的售價已經成為MPV市場的“天花板”,30-40萬元的心理區間讓眾多家庭用戶望而卻步。而零跑出手的方式一向是“用一半的價格挑戰兩倍的配置”,它想做的,是把D9拉下來,再從D9頭上踩過去。
騰勢最大的軟肋是什么?不是產品,而是渠道。即使與比亞迪共用銷售體系,D9依舊在一些城市缺少交付保障,售后資源緊張。而零跑主攻直營+混合代理,近期擴網速度極快,走的正是“二線城市吃穿透率”的打法。
一旦零跑這臺MPV定價落在24-28萬之間,騰勢D9將面臨雙重夾擊:高端市場被問界M9撕開口子,中端市場又被零跑搶走用戶。而這類價格區間的MPV用戶,最在乎的恰恰是空間、智能和品牌穩定性,而不是情懷。
從C11、C01到C16,零跑在產品力層面已完成“去廉價化”,現在是時候在品牌價值層面打一場硬仗了。如果MPV能成為零跑的“登頂產品”,那就意味著它正式告別“低價內卷”的賽道,轉向“價值感突破”的戰線。
這不僅僅是對騰勢D9的挑戰,更是零跑對自己的重塑。D9的成功不在于技術,而在于它卡住了一個“中產躍升”心理需求,30萬以內的MPV都太土,40萬以上的又太貴,D9像是一顆剛好落在中線的籃球,而零跑想直接扣籃。
當然,前提是,它真的能把這臺車做好。MPV不比SUV,一旦橫向穩定性、后排隔音、熱管理系統沒調校好,再好的配置也只是加重成本的廢物。這正是騰勢D9長期優勢所在——造MPV,比造轎車更需要品牌的“熟練度”。
但熟練度可以后補,沖勁卻不可復制。零跑已經在技術棧和供應鏈端完成獨立化,余下的只是等待一次“出圈”的爆款產品。這臺MPV就是它的新籌碼,也是它對中高端市場的正面宣戰。
誰能想到,一個曾經靠“7萬塊”賣車的品牌,如今竟要從騰勢D9嘴里搶飯吃。新勢力卷到今天,不是比誰便宜,而是看誰能撬動高端。“零跑要挑戰騰勢”的故事,聽起來很瘋狂,但仔細一想,又充滿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