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軍的身影與千里科技重疊,當吉利的智駕精銳被快速收編,一個清晰的信號已經發出:中國智能駕駛的競爭,正從單一車型或技術的較量,躍升為集團級平臺能力與生態整合力的終極對抗。吉利傾力打造的“新引望”能否復刻華為的成功,乃至在平臺化競逐中占得先機?千里科技肩上的擔子,比任何人預想的都要更重。這場聚合資源的戰略,結局或將重塑未來數年智能汽車戰場的基本格局。
一則來自行業觀察者StrongerTang今晚的獨家爆料,正攪動汽車智能化領域的一池春水:吉利汽車大約十天前啟動了對旗下智駕團隊的重大整合——極氪智駕團隊(ZID)約1300人整體并入千里科技;智駕團隊約100名員工可選擇轉崗至千里科技或吉利研究院;僅有路特斯團隊暫時維持現狀。這一動作距離六月底曝出前華為車BU總裁王軍加盟千里科技的消息,僅過去一月有余。
此次大規模整合的核心承載者千里科技,在極短時間內已從幕后走向前臺。王軍——這位曾主導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深度參與“引望”技術平臺構建的關鍵人物——的加盟,為千里科技注入了濃厚的“華為基因”。
如今,吉利將極氪ZID這一龐大且成熟的智駕團隊整體注入千里科技,意圖昭然若揭:千里科技已非普通子公司,而是吉利體系內對標華為“引望”模式的、統一的智能駕駛核心技術平臺載體。它正迅速聚合資源,避免內部重復研發的消耗,目標直指規模化、高效化的技術輸出。
吉利此次整合,絕非孤立事件。它折射出中國汽車產業面對智能駕駛高投入、長周期挑戰時的戰略轉向——從各自為戰的“單打獨斗”,轉向集團內部的“平臺聚力”。
華為以“引望”模式向多家車企提供標準化智能解決方案已驗證了路徑可行性。傳統巨頭如比亞迪早已設立“迪派智行”統攬全集團智駕研發。吉利通過千里科技整合極氪、吸納smart團隊(并可能預留路特斯接口),正是這一趨勢的強力印證。
資源集中、能力復用、技術共享,正成為頭部車企應對智能化軍備競賽的共同選擇。
可以預見,以千里科技為樞紐,吉利旗下品牌在智駕領域將獲得更統一的技術基座與更快的迭代能力。然而,挑戰同步而來:如何高效融合不同團隊文化?如何平衡平臺化輸出的規模效應與極氪、路特斯等品牌對差異化智駕體驗的獨特需求?這將是王軍及其團隊亟待解答的難題。
Part.01
王軍的機遇:打造“吉利版引望”的天時地利
王軍接手的是一個瞬間被“喂飽”的千里科技。極氪ZID團隊規模龐大(約1300人)、具備量產經驗(如NZP等),smart團隊的補充則增強了特定場景能力。
這避免了華為車BU從零起步的艱辛,王軍可直接在較高起點上梳理技術棧、統一架構,實現“1+1>2”的整合效應。吉利內部多品牌(吉利、領克、極氪、smart、路特斯、沃爾沃、極星等)提供了豐富的落地場景和海量數據,這是外部供應商難以企及的優勢。
王軍深度參與的華為HI模式和“引望”平臺化戰略,是其最寶貴的財富。他深知如何構建一個標準化、可擴展、支持多車型的技術底座,如何平衡平臺化與定制化需求,以及如何建立高效的技術管理和輸出流程。將這些經過市場初步驗證的方法論在吉利體系內因地制宜地實施,是千里科技快速成型的關鍵。
當前智能駕駛競爭白熱化,頭部車企紛紛加速內部整合(如比亞迪的“迪派智行”)。吉利此次動作之快、力度之大,顯示了集團最高層對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決心,給予了王軍極大的戰略支持和資源傾斜。政策層面,L3準入試點等也為高階智駕落地提供了更清晰的預期。
雖然初期主要服務集團內部,但千里科技作為獨立實體,未來理論上具備向吉利體系外車企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可能性(類似引望),這為王軍拓展業務邊界、提升平臺價值預留了想象空間。
Part.02
王軍的挑戰:荊棘叢生的整合之路
團隊融合與文化沖突,這是最直接且最艱巨的挑戰。極氪ZID團隊(可能帶有互聯網/科技公司基因)、smart團隊(可能有奔馳遺留影響)、原千里科技團隊以及王軍帶入的華為系力量,在技術路線、工作流程、決策機制甚至溝通風格上都可能存在顯著差異。如何快速彌合分歧,建立統一、高效、創新的新團隊文化,避免內耗,是王軍的首要課題。公積金差異(補足后)雖小,卻是制度差異的縮影。
另一方面,吉利旗下品牌定位差異巨大。極氪追求先鋒科技感,路特斯強調極致駕控,smart定位都市精品。統一的技術平臺如何既能滿足大規模量產降本增效的需求,又能支撐起不同品牌對智駕體驗的獨特訴求(如路特斯對底盤融合的極致要求)?這考驗王軍團隊的架構設計能力和靈活響應水平。路特斯暫不整合,本身就反映了差異化需求的復雜性。
智能駕駛技術迭代迅猛(BEV+Transformer、端到端、大模型上車),投入巨大。王軍需要在快速整合的同時,確保千里科技的技術路線不落伍,并能按吉利各品牌的產品規劃節點,穩定、可靠地交付具備競爭力的智駕功能(高速NOA、城市NOA、泊車等)。內部客戶(各品牌)的耐心和市場外部競爭的壓力是雙重考驗。
將核心能力收歸千里科技,意味著各品牌產品部門對智駕的自主權被削弱。如何建立公平、透明、高效的內部協作和結算機制?如何平衡千里科技自身研發投入與各品牌預算訴求?如何確保平臺能快速響應不同品牌的需求變更?這需要強大的內部治理能力和高層持續背書。
況且,市場難免將千里科技與王軍老東家的“引望”對比。千里科技背靠吉利自有龐大整車產銷體系(數據、場景、銷量),這是優勢。但“引望”依托華為強大的ICT技術底座(芯片、OS、通信、云)和更廣泛的跨車企合作經驗,生態更開放。王軍需要清晰定義千里科技的獨特價值主張,避免成為“引望”的影子。
Part.03
結論:千里科技肩上的擔子很重
吉利傾力打造的“新引望”——千里科技,在王軍的掌舵下,擁有資源、經驗、決心賦予的巨大機遇窗口。成功的整合將釋放強大協同效應,使吉利在智能駕駛的“平臺之戰”中占據有利身位,甚至為未來技術外溢奠定基礎。
然而,王軍面臨的挑戰同樣嚴峻且不容閃失。團隊融合、文化塑造、平臺與品牌的平衡、技術攻堅、內部治理,任何一環處理不當,都可能拖慢進度、消耗資源,甚至導致整合效果大打折扣,錯失寶貴的市場時機。
王軍的加盟與吉利的急速整合,清晰地宣告:中國智能駕駛的競爭,已從單一車型或技術的較量,躍升為集團級平臺能力、生態整合力與卓越運營管理的終極對抗。
千里科技肩上的擔子,比任何人預想的都要更重。這場聚合資源的豪賭,不僅關乎吉利智能化戰略的成敗,也將深刻影響王軍的個人聲望,其結局,或將重塑未來數年智能汽車戰場的基本格局。
王軍能否在吉利復刻甚至超越其在華為的成就,答案將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荊棘路上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