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現在新能源車又卷又難賣,可仔細一看過去一段時間很多車型的小訂和大定,竟然動不動就上萬。
有數量高的:小米YU7上市一個小時大定就飆升到28.9萬,讓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雷軍都吃了一驚,丟掉了表情管理;
有價格高的:尊界S800雖然售價達到百萬級,但87天大定突破1.2萬,比奔馳S級和邁巴赫S級今年上半年銷量加起來還多;
如果你以為這是新勢力獨享那就錯了,像東風日產這樣聲量一直較低的品牌,旗下的N7也用時50天取得了大定2萬的成績。
公布小訂或者大定量現在已經成為車企為自家車型造熱的主流方式,但各家車企的統計口徑或者方法是一致的嗎?
這些數據到底有多大的參考意義?
更有甚者,為了營造車型爆火的局面,有車企相關人員不惜聯動廣告公司偽造小訂量,既讓用戶誤以為產品是爆款,又哄開心了相關部門領導。
所以,我們現在還能相信車企公布的大定和小訂量嗎?
水分都在明面上
現在一款新車的宣傳周期往往長達數月,要經歷亮相發布會、技術發布會、預售發布會、上市發布會。
而車企往往會發布預售階段的小訂以及上市階段的大定兩組數據。
我們統計了一些熱門車型的小訂數據。
小訂最容易沖數據的方式就是給一個可退的極其便宜的小訂價格,這個方法很早就開始用了。
2019年11月開啟預售,小訂價格僅100美元,并且可退。
靠著產品定義超前、小訂便宜,僅用一周時間,Cybertruck預訂量就突破25萬,后來甚至達到一兩百萬的水平。
Cybertruck靠著“手握100萬訂單”的噱頭剩下了大筆宣傳費。
但結局我們都知道,受限于產能、品控、價格等原因,Cybertruck現在的銷量與當初的預訂量大相徑庭,今年整個二季度交付量尚不足5000。
小訂便宜且可退,很容易讓一些用戶覺得反正又便宜又能退,那就先訂一個看看,而且還有一些權益可拿,如果上市時性價比還行,那就轉大定;如果不行,那就干脆退掉。
所小訂量天然就帶水分,很難避免。
由于小訂可退且不牽扯排產,所以小訂量再高,充其量也就是哄哄用戶和領導,不會過分影響到用戶和車企的實質利益,可大定就不一樣了。
一般情況下,大定價格基本在五千元左右,高的還可能上萬。
在此前大家的潛意識里,只要交了大定,那也就意味用戶是真要買車了,而車企也要實打實投入物料成本去生產了。
可以說,大定同時牽扯著用戶和車企兩頭的利益。
但車企們還是在里面找到了新的敘事邏輯,那就是猶豫期。
猶豫期直接決定了每家車企對大定不同的定義。
猶豫期起初并沒人在意,直到小米SU7上市時被發現27分鐘5萬臺的大定竟然是7天可退,一時間網絡上鋪天蓋地地嘲笑和質疑小米重新定義大定。
但其實這并不是小米的鍋,后來雷軍在直播中還專門對此進行了解釋,表示7天可退是行業慣例,其他公司一般稱為猶豫期,經常是3天。
正如雷軍所言,很多車企的大定都存在猶豫期,而且長短不同,絕大多數都是24小時或者72小時。
比如理想、問界的猶豫期是24小時,小鵬、蔚來、極氪、阿維塔的猶豫期是72小時。另外小米的猶豫期現在也改成了72小時。
這期間,用戶可以直接鎖單,也可以選擇退款。
如果沒有任何動作,那么猶豫期一過,系統就會默認用戶選擇鎖單,緊接著就會進入排產流程,定金也不再退還。
所以,上市1小時或者2小時的大定數據由于還在猶豫期內,也難免天然摻一些水分。
為何癡迷“訂單神話”
銷量高并不代表一家車企樣樣俱強,但在行業高強度的競爭態勢下,車企只有通過高銷量攢血條,才能讓自己有可能撐進決賽圈。
所以,現在整個汽車市場都彌漫著濃厚的銷量焦慮,而通過頻繁強調小訂和大定數據去刻意強調自家車型有多火,正是各家車企銷量焦慮的具象體現。
與此同時,用戶去判斷一款車火不火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過去社交媒體不發達的時候,用戶往往是通過在馬路上看到的頻率去判斷一款車火不火,“能見度”是重要的指標;
而現在更多的則是依據社交媒體上刷到的內容。
絕大多數用戶都不是汽車專家,并不能從專業的角度來判斷一款車好壞與否。
對于絕大多數用戶來說,如果一款車銷量很高、很多人都在買,那么買這款車大概率錯不了。
但隨著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車企也越來越看重對銷量的宣傳,一些通過各種手段來捏造或者摻水小訂、大定數據,從而誘導用戶產生從眾心理的現象也就開始出現。
需要注意的是,一款車從設計到交付,它需要車企拼上一整個體系的競爭,而不只是一場宣傳仗。
小訂或者大定數據好而最終交付差的情況比比皆是,最著名的自然還是特斯拉Cybertruck,交付時長4年,最后月銷3000的例子就在眼前。
特斯拉都如此,國內車企自然也不能免俗。
除了訂單造假這種不可查證的因素之外,其實還是有很多客觀原因。
比如一臺車大火之后,同類競品一般都會推出“為用戶補定金”的操作。
尤其是一些上市后交付周期超過3個月的車,跑單現象非常普遍。
樂道L60在上市之初,訂單一度“爆了”,但因為交付問題,訂單流失現象很嚴重。
智界S7和R7同樣也遭遇過類似的問題,證明樂道L60并不是孤例。
小訂量或者大定量高并不代表車企的銷量仗已經打贏了,只有最終的交付數據足夠高、且在車型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時間一直處在相對高位,才能夠宣告勝利。
盡管小訂和大定也具有一定參考性,但大家在買車的時候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體驗做出判斷,不要被一種火熱的群體氛圍所輕易迷惑,畢竟這可能只是車企們精心制造的“爆款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