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商都路潭南街那家林肯4S店倒閉了,你們有時間快去看看吧,那么大個豪華品牌4S店說關就關了。”前段時間,一位網友在汽車情報新媒體后臺留下了這樣一則消息,引起了編輯部的注意。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調查報告,超1200家4S店瀕臨倒閉,僅27.5%的4S店完成既定銷量目標,超七成經銷商深陷達標泥潭。價格戰內卷到極致的當下,4S店關門早已不是什么新聞,就連財大氣粗的奔馳、寶馬和奧迪4S店也難逃倒閉的命運,林肯的倒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為了回應粉絲關切,幫助消費者看清真實市場,近日,筆者實地探訪了位于鄭州商都路潭南街的這家原林肯中心,看看實際情況到底怎么樣。
雜物堆旁的豪華隕落
到達現場才發現,這位爆料的網友果然沒說謊,因為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破敗的景象。猶記得2018年3月該店開業時,當時的林肯亞太區總裁梅靄明還親臨活動現場,這家按照林肯全球設計標準建設而成的4S店更是極盡奢華,如今卻是這番模樣,讓人唏噓不已。
只見門頭的林肯標識早已被摘除,只在玻璃窗戶上殘留著尚未去除的林肯logo,而僅剩的巨幅廣告牌上還殘留著“林肯汽車19.98萬元起”的字樣,仿佛在嘲諷著昔日的輝煌。
進一步看,布滿厚厚灰塵的玻璃門上貼著招租電話,透過積灰的窗格,尚能看見未搬走的辦公椅和枯黃的綠植。其展廳后方則堆滿了水泥、板材等裝修材料,儼然成了一個臨時倉庫。
一位在路對面監督施工的工作人員告訴汽車情報新媒體:“我在這待的大半年時間里,這家店一直就這樣空著。”隔壁問界4S店的銷售顧問證實了這一點:“好像去年冬天這家林肯店就關門了,可能是店面太大,兩三千平,沒人接盤。”問界店內人頭攢動,銷售顧問忙得腳不沾地,與林肯店的蕭條形成了刺眼的對比。
帶著疑問,筆者撥打了玻璃門上的招租電話,對方表示這家林肯店有兩層樓,面積達到了兩三千平米,一年的租金差不多得兩三百萬。在油車難賣的當下,這樣的成本無疑是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得老板喘不過氣來。
果不其然,同樣在商都路潭南街的某自主品牌4S店店總告訴汽車情報新媒體,這家林肯店并沒有倒閉,而是搬遷到了南四環嵩山路,因為商都路這里租金太貴了,這家店老板在嵩山路南四環那兒有一塊閑置土地,原來準備搞房地產開發,現在拿來做4S店用了,這么一操作,相當于老板把租金給省了,節衣縮食活下去。
順著這一信息,筆者驅車前往這家搬遷后的林肯4S店。雖然交通還算便利,順著南四環一路就能到,但附近的環境一言難盡,附近都是尚未拆遷的村莊、斷頭路、垃圾回收廠、餐廚垃圾廠等等,與林肯一直試圖營造的“美式豪華感”格格不入。
若對照林肯廠家對4S店一貫的選址標準——往往要求位于汽車商圈或高端消費區域、具備良好的展示形象和客戶體驗環境——眼前這般景象,恐怕很難稱得上合規。然而現實似乎更殘酷:在不斷下滑的銷量與高昂租金之間,活下去,比活得體面更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該店位置信息的變動似乎沒有通知林肯廠家,因為從林肯官網查詢,顯示的依然是這家位于鄭東新區商都路的林肯4S店。變更經營地點這么重要的信息,居然在官網上遲遲沒更新。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如今林肯4S店和廠家之間是否存在網上所說的矛盾?想必各位從這個細節能看出一二。
冰點銷量下的渠道“孤島”
所謂河南市場就是全國市場的縮影,除了這家搬遷的林肯4S店外,如今的林肯在鄭州究竟是怎樣的生存狀態?帶著疑問,汽車情報新媒體進一步探訪了位于花園路河南省汽貿中心的另一家林肯4S店。
一眼看過去,整個展廳依舊氣派,大理石地面光可鑒人,美式風格的裝修彰顯著豪華品牌的底蘊。但這里同樣冷清:休息日的當天,只是在維修區零星坐著幾位客戶,店里的銷售顧問肉眼可見的少,目測不超過10個,而坐在前臺的銷售顧問由于沒有客戶進店看車而在玩手機。
雖然店里冷清,但價格和優惠給得很有誠意,甚至恍惚間會有種“卑微”的感覺,豪華品牌都放下臉面到這一步了。以這款林肯Z為例,廠家推出的16.98萬元的最低配的確有實車,不是拿來騙人的,并且河南其他18個地市買車的話還能有三千元左右的優惠,加上教師、公務員等群體補貼,以及國家補貼等等,一臺車長近5米的豪華中大型轎車居然十六七萬就能落地,比邁騰、凱美瑞這種普通合資B級車都便宜。
但即便林肯Z如此拉低入手門檻,也沒換來可觀銷量。通過查詢易車銷量數據庫,整個林肯品牌7月份的銷量居然不到三千臺,其中賣得最多的林肯Z也只有1166臺。而在鄭州市場,整個林肯品牌只賣出去了76臺。
當筆者詢問銷售顧問該店的月銷量時,其給出了七十多臺的數據,或許其將位于南四環的那家店銷量也算了進去,而單論單店銷量的話,肯定是到不了七十多臺。
一個占地面積兩千多平的豪華品牌4S店,位置又在花園路省汽貿這樣的核心位置,每年的租金不比那家鄭東新區低,少說也得二三百萬一年,而一個月幾十臺的銷量,斷然是難以養活該店的正常運轉。
筆者進一步詢問林肯在河南省內的渠道布局,該銷售坦言:“目前全省只剩下三家4S店,鄭州我們這兩家,外加洛陽還有一家。”這意味著,作為一個擁有超一億人口、汽車消費潛力巨大的省份,林肯的官方銷售和服務網點僅覆蓋兩座城市。
若一位南陽、信陽或周口的消費者選擇購買林肯,不僅購車需跨城提車,日后每一次維修、保養都需長途奔波至鄭州或洛陽——如此不便的售后體驗,在如今極度講究用戶便利性與服務即時性的汽車市場,幾乎不可想象。渠道網絡的嚴重萎縮,無疑是林肯品牌市場頹勢最直觀的注腳。
產品、電動化與品牌的三重困局
為何昔日備受追捧的美式豪華品牌,如今淪落到“賣不動”的境地?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一針見血:“林肯的困境是結構性危機。其產品研發完全依賴北美市場,未能適應中國消費者對智能化、低油耗的需求。在電動化轉型中,林肯甚至拿不出一款有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
他更補充,“福特和林肯在電動化領域的進程顯著落后,拿不出有市場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導致品牌存在感不斷弱化。此前謳歌、英菲尼迪等三線豪華品牌已相繼退出或邊緣化,林肯若無法盡快適應中國市場,結局恐怕并不樂觀。”
的確,林肯目前在華銷售的冒險家、航海家、林肯Z、飛行家和領航員這五款車型,沒有一款是純電車型,只有一款冒險家插電混動版本,但電池容量只有15.12度,NEDC純電續航僅64km,目前平臺顯示該車已停售。剩下的冒險家、航海家和林肯Z雖有油混車型,但無法實現外接充電,無法上綠牌,依然得繳購置稅,在國內不被視為新能源車。
汽車有文化創始人周海濱則從品牌價值角度分析:“林肯一度堅持‘不參與價格戰’,但如今奔馳、寶馬和奧迪等車型已下探至30萬內,迫使林肯冒險家、航海家價格大幅跳水。這種‘偽豪華’的價格崩塌導致品牌價值受損,三年保值率從高位跌落,消費者對‘美式豪華’的信任度持續弱化。”
周海濱進一步指出,林肯的營銷策略也存在致命缺陷:“林肯的圈層營銷雖強化了品牌調性,卻導致用戶基數過小、市場聲量不足,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相較之下,理想通過家庭場景營銷,實現了更廣泛的用戶觸達。而凱迪拉克LYRIQ、沃爾沃EX90的相對成功案例證明,深度本土化研發與供應鏈整合或是突圍選項。”
【結語】從商都路倉促撤離,到花園路大幅降價仍勢頭平平,林肯在中國的旅程仿佛進入寒冬。在電動化與本土化雙加速的中國市場,仍依賴傳統燃油車、缺乏鮮明技術標簽的豪華品牌,正面臨空前考驗。
林肯并非沒有轉機。如能真正將研發重心向中國傾斜,推出貼合本地需求的新能源車型,重構經銷商合作模式與渠道信心,或許還能找回自己的聲音。如果依舊遲緩、保守,那么林肯的名字,也許很快將和那些已然退場的品牌一樣,逐漸消失在消費者的記憶之中。眼下,留給林肯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