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車市流傳一句話“比亞迪摸著石頭過河,吉利摸著比亞迪過河”。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從吉利的爆款車型來一窺究竟。
1.半年爆賣20萬臺
根據統計口徑的不同,汽車行業有多種銷量數據,例如批發量、零售量、上險量。批發量是車企向經銷商銷售的數量,零售量是面向終端用戶的銷售量,上險量是車輛最終實際上險的數量。受制于壓庫、虛開票等因素影響,批發量和零售量的準確性難免會受到一定干擾。相比批發量和零售量,上險量更能準確反映市場的實際需求情況。在分析汽車銷量時,上險量通常被視為最具參考價值的指標。
數據顯示,截止今年6月底,吉利銀河旗下的星愿,在國內的上險數總銷量達到25.1萬臺,其中19.9萬臺是今年上半年售出的。換而言之,星愿半年爆賣近20萬臺,相當于月均3.3萬臺。這一亮眼成績,不僅讓星愿成為全品類車市銷冠,而且領先第二名特斯拉ModelY約2.7萬輛。要知道,ModelY在2023和2024年連續兩年摘得全品類車市銷冠。如今星愿反超ModelY,拿下全品類車市銷冠,大漲國產車威風。
2.純電小車搶灘大戰
星愿所在的純電小車細分領域,競爭非常激烈。2020年,擅長制造入門級爆款產品的五菱率先發力,推出了五菱MINIEV,引爆了純電小車市場,成為現象級熱銷產品。后來,五菱還推出推出了進階款的繽果。2023年比亞迪強勢入局,其海洋網上市了海鷗。相較于五菱MINIEV,海鷗以及后來的海豚,具有更大的空間、更長的續航、更智能化的配置。于是,純電小車從“老年樂”“青年樂”邁向主流家用車。
如果說五菱MINIEV是能開、上路就行,那么比亞迪海鷗就不僅好開還好用。至此,微小型新能源和主流家用車的邊界開始逐漸模糊。智能車機、300KM以上長續航等開始成為純電小車的標配。2024年10月份,吉利推出了純電小車星愿,從價格到定位全方位對標海鷗甚至海豚。比星愿好的沒有它便宜,比星愿便宜的沒有它好,星愿將純電小車的性價比拉到極致,自然成為了爆款車,甚至坐上了全品類銷冠寶座。
3.李書福的硬氣反攻
星愿的爆火,堪稱吉利新能源戰略的的“階段性勝利”。作為吉利的掌舵人,李書福總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和合適的事情。1997年,李書福以“汽車狂人”的豪情,帶領吉利殺入汽車行業,成為自主品牌最早一批拓荒牛,一步步打破著合資壟斷。2010年,李書福帶領吉利“蛇吞象”,義無反顧地收購了沃爾沃。李書福這一戰略動作,讓吉利駛入發展快車道。2017年至2021年,吉利連續五年蟬聯自主銷冠,成為中國汽車“一哥”。
不過2021年,比亞迪乘著新能源汽車東風強勢崛起,用“新能源”重新定義車市“主流”汽車產品。及至2022年,比亞迪爆賣186萬臺,反超吉利的143萬臺。于是,比亞迪取代吉利,成為新一代的自主銷冠。關鍵時刻,李書福展現了“造車老師傅”的魄力。李書福帶領吉利,加速電氣化、智能化轉型步伐。新成立極氪主攻中高端新能源領域,銀河聚焦主流家用新能源市場。此外,李書福還實施“一個吉利”戰略,有效解決了效率問題、資源競爭兩大痛點。于是,吉利重駛快速發展軌道。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比亞迪零售銷量188.5萬臺,同比上漲10.8%;吉利142.9萬臺,同比勁增62.8%。顯然,吉利不僅極大地追近了與比亞迪之間的差距,而且增幅遠超比亞迪。李書福的大反攻,正取得亮眼戰果。吉利和比亞迪之間的競爭還在繼續,這場“貼身肉搏”的大戰,最終將淬煉出更強大的中國汽車。當世界舞臺上響起更多“中國品牌”的聲音,這或許就是李書福和王傳福等所有中國汽車人,最想看到的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