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含埃安)對華望的控股比例或將低于40%。
近段時日以來,汽車圈最具話題熱度的汽車品牌,莫過于廣汽和華為聯合打造的華望汽車。
坊間有傳聞稱,廣汽集團(含埃安)對華望汽車的控股比例將低于40%,基于市場化原則,華望汽車將開放股權,引入更多戰略性股東投資。
此前,廣汽集團曾發布公告宣布,廣汽埃安向華望汽車增資6億元。增資完成后,廣汽集團直接持有華望汽車71.43%的股權,通過廣汽埃安間接持有華望汽車28.57%的股權。
“輕資產”模式控股華望汽車
據坊間傳聞,如果廣汽對華望汽車的直接及間接持股比例不超過40%,無疑意味著廣汽集團將通過“輕資產”的模式控股華望汽車。
對于這一消息,官方暫未進行回應,但站在廣汽及華為的角度來看,廣汽在股權架構上松綁華望汽車一事卻不無可能。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華望汽車的成功對于廣汽集團而言意義深刻。作為廣汽和華為聯合打造的全新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華望不僅是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沖擊高端化的重要承載,還是廣汽集團“番禺行動”改革的重要一環。
自2025年1月廣汽“GH”項目正式立項,明確將與華為聯合打造華望汽車以來,廣汽集團對華望汽車重視至極。
距離華望汽車立項不到僅兩個月,今年3月,華望汽車技術(廣州)有限公司就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達到15億元,華望汽車的品牌定位也正式敲定,面向30萬級高端市場!
“華望速度”有目共睹
從近兩個多月的動作來看,廣汽和華為合作的推進速度是越來越快!
從6月初華望正式啟動圍繞研發、產品、營銷、銷售及財務等多個關鍵崗位啟動大規模招聘,到6月底,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會見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再到8月7日,華望舉辦渠道招商大會,8月8日廣汽集團召開華望項目開發攻關動員會,并喊出“攻堅首戰必勝”的口號……
這兩個多月的迅速籌備和落地推進,不僅傳遞出了雙方深度融合漸入佳境的重磅信號,也反映出了廣汽集團全面沖刺,致力于加快推動華望汽車入市的決心。
在車市紅點看來,相比于100%控股,輕資產的運營模式更有利于廣汽集團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推動華望汽車在30萬級高端智能新能源實現有效競爭。
一方面,引入多家股東不僅能為華望汽車吸引更多的戰略資源,從而在產品上與華為HI模式、智選車模式下的車型行程差異,降低絕對控股權,還能破除傳統車企子品牌的“決策層級束縛”,讓華望更貼近市場化運作,提高決策效率以及在高端新能源市場快速迭代和進化的市場響應效率。
另一方面,根據“番禺行動”通過四大改革舉措,五大保障,廣汽集團將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占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的目標。
百家經銷商爭搶華望汽車首批名額
實現這一目標,除了華望,昊鉑、傳祺、埃安都將是扛大旗的關鍵。對于廣汽集團而言,降低絕對控股權,還能集中精力聚焦昊鉑、埃安、傳祺的發展,順利推進番禺行動,實現自主品牌多元化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廣汽和華為的合作模式不同于供應商模式,也不同于HI模式和鴻蒙智選車模式,華望模式的核心是“體系級融合”,華望引入了華為 IPD(集成產品開發)和 IPMS(集成產品營銷)全流程體系。
華為與廣汽成立聯合研發團隊的同時,華為工程師和廣汽團隊同步辦公,也意味著在雙方深度協同的基礎上,從用戶需求洞察、產品定義、研發迭代和營銷落地,華為將深度賦能、參與、主導華望全流程體系中的關鍵鏈條環節。
得益于組織架構的深度融合,華望汽車在首款車型尚未公布的情況下已經獲得了全國百強經銷商的認可。
據了解,目前已有超百家經銷商爭搶華望首批合作名額,其中在首批意向經銷商中,不乏奔馳、寶馬、雷克薩斯等豪華品牌經銷商。
這也已經證明,身處一線的經銷商投資人對于華望汽車未來產品競爭力及市場盈利前景的看好。
紅點觀察:
從廣汽集團的視角來看,“輕控股”華望絕非只是為了降低風險,而是一次聚焦華望靈活性以及創新力的長期戰略思考。
從華為的視角來看,廣汽集團“輕控股”,引入更多股東也有利于華為進一步拓展華為在汽車業務領域的生態圈。
因此,無論是之于廣汽還是之于華為,華望引入更多戰略投資人,或更有利于提高華望的抗風險能力,并提升在未來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據相關媒體報道,目前華望汽車已經規劃了兩款車型,一款轎車一款SUV,動力覆蓋純電和增程形式,兩款車型計劃將在明年發布。
伴隨著產品加速落地,可以相信,華望汽車到底會走出怎樣的一條高端化之路,又會如何在高端智能新能源市場實現差異化競爭,答案終將一一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