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5 日消息,自由時報于 8 月 2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臺積電快速推進先進工藝生產里程碑,計劃到 2026 年投入四家 2 納米晶圓廠,總產能超過每月 6 萬片。
報道指出臺積電于 8 月 1 日在高雄展開 2 納米第二座晶圓廠(P2)的設備裝機工作,計劃在今年底前開始試產。與此同時,第一座晶圓廠(P1)也達到了量產的新里程碑。目前,臺積電已有 4 座 2 納米晶圓廠進行裝機和試量產。
位于高雄楠梓科學園區的第一座晶圓廠(F22 廠 P1)近期已進入量產,月產能可達 1 萬片。臺積電今年 3 月在高雄舉行了 2 納米擴產典禮,P2 廠經過近 4 個月的廠房建設和無塵室設置,于 8 月 1 日開始設備裝機,預計 3-4 個月后可試產。
竹科寶山的 F20 廠也是臺積電的 2 納米生產基地,P1 廠已完成風險性試產并開始量產投片,P2 廠已完工并裝機,年底前月產能將達 3 萬至 3.5 萬片,正在建設的 P3、P4 廠計劃生產 A14 制程。
臺積電的 2 納米工藝采用納米片(Nanosheet)架構,制程更為精細,試產良率高達 65%,超過英特爾和三星的同類產品。臺積電預計 2 納米將在頭兩年設計定案數量上超過 3 納米和 5 納米,預計未來 5 年內將驅動全球終端產品價值達到 2.5 萬億美元。
臺積電的 2 納米晶圓廠潔凈室面積是同業的 2 倍,預計明年月產能超過 6 萬片,將顯著推動營運成長。盡管 2 納米技術門檻高,生產復雜,但臺積電相信 2 納米和 A16 將成為下一波 AI 芯片的關鍵技術,并將推出 N2P、A16 等強化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