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乘龍汽車連續幾天公開喊話之后,理想汽車終于顯露出“服軟”跡象。
8月3日,理想汽車發布《關于理想i8安全性碰撞測試的說明》,不再擺出幾天前硬剛到底的姿態,而是試圖緩和與乘龍汽車的關系。
理想方面表示,此次測試并非針對其他任何品牌進行產品質量評價,測試結果也不應被解讀為對其他品牌產品質量的論斷,“對于測試過程導致東風柳汽乘龍品牌被意外卷入輿情爭議,我們實屬無心之舉。”
理想還在聲明中給乘龍汽車點贊,稱其為“中國卡車行業的標桿品牌,品質和安全始終值得廣大卡友信賴”,且“我們一直秉持敬重之心”。
不過,對于理想i8撞擊乘龍卡車的測試結果,理想再度強調,“整個過程科學且公正”。
理想在聲明中稱,測試委托中國汽研執行,高度認可后者的專業能力和測試公正性,堅信其碰撞測試的數據和結果具有科學權威性。
同一天,中國汽研也發表聲明稱,這次測試僅驗證理想 i8 的安全性,非標準車對車碰撞試驗,不涉及其他品牌車輛的安全性能評價。碰撞對象為“在市場端隨即購買”的二手卡車,配重至8噸。
在7月29日晚間的i8發布會上,理想播放了一段i8與一輛乘龍重卡碰撞的測試視頻。視頻中,i8的乘員艙基本完好,卡車卻被撞得四輪離地、駕駛室向前翻倒。這段視頻經過社交媒體的散播后,引發軒然大波。
乘龍汽車迅速回應,稱“被擺了一道,聰明人一眼看出假”,并直指理想嚴重侵權,對其品牌和商譽造成重大負面影響,涉嫌違法。
理想的反應同樣很“剛”。理想汽車產品負責人湯靖稱,“相信權威機構的專業,要不來復測一把?”另一位理想汽車產品線負責人張驍也表示,“可以啊,直播都行。”
但從最新聲明來看,理想主動軟化態度,兩家車企大概率不會進行第二次碰撞了。
在發布會上將別的品牌作為“靶子”,歷來是商戰大忌。理想在發布會視頻上露出乘龍卡車logo,尚可解釋為無心之失;但高管下場放言“復測”的迷之操作,進一步激化兩家本無競爭關系的公司的矛盾,未免顯得有些用力過猛。
背后原因或許是,理想i8是它必須打贏的一場硬仗。
理想此前主攻增程式車型,迅速成為銷量最高的品牌之一。但隨著其他車企也投身這一賽道,理想正在迎來越來越多的對手。
與此同時,理想瞄準的新增長點——純電SUV賽道也在愈發擁擠。零跑以“半價理想”攻城略地;小米發布YU7后,月銷量已邁過3萬輛大關,幾乎與理想持平;特斯拉Model Y推出了加長版車型,廉價版也箭在弦上。
理想此前試圖以MEGA在純電市場打開一道口子,卻因為飽受爭議的車輛外形,未能拿下開門紅。如今,理想以i8再戰純電,卻又一次卷入輿論風暴眼。
在與乘龍汽車的糾紛中,理想汽車之所以選擇“服軟”和“示好”,原因或許是,那場碰撞測試的考慮不算周全,存在不少爭議。
理想在最新聲明中稱,理想i8采用短前懸安全結構設計。為確保新設計的安全可靠,公司委托中國汽研執行高強度碰撞測試,參照普通公路高頻發生的交通事故情形制定測試要求。
但乘龍汽車并不認同這一說法。在7月31日的聲明中,它表達了對于測試本身的質疑。
該公司在聲明中稱,理想汽車未公開測試車輛的具體狀況,包括雙方車輛是否改裝、減配、卡扣是否固定、車輛是否過檢等關鍵信息;同時,未公開場景環境的詳細參數,如測試場地狀況、車速、駕駛狀態等。
乘龍卡車認為,理想汽車通過自定義碰撞條件,特定設計非常規測試場景,發布與公眾認知的正常碰撞結果存在較大偏差的視頻內容。
此外,針對視頻中最奪人眼球的卡車駕駛室翻倒,一些業內人士也有不同看法。
在一條兩車對撞測試視頻的評論區,一位自稱有十余年大車維修經驗的用戶稱,平頭車駕駛室翻轉器要三道程序才能打開,三道保險機構互不相關,不可能一起失效。
對于上述質疑,理想并未在最新聲明中予以直接回應,也沒有提供車輛是否空載、翻轉器狀態等關鍵信息,僅僅強調測試公正、結果權威。
在汽車行業,車企在產品發布會上通過各種方式“內涵”或者對標競爭對手,本是司空見慣的營銷手段。
通常情況下,車企都會對競爭對手模糊處理,比如稱其為“X車”“Y車”等,且大都止于紙面數據的對比,或是分別進行測試、對比結果。
像理想汽車這樣,將另一家企業的產品作為碰撞測試的“靶子”,并且是以一種近乎“碾壓”的姿態來呈現,非常少見。
理想汽車“用力過猛”的大背景是,它剛剛經歷了兩個月的銷量下滑。
根據理想汽車公布的交付數據,今年6月其交付新車36279輛,同比下降24%,環比下降11.2%,創下自2024年3月以來的單月交付量新低,終結了連續14個月的同比增長勢頭。
進入7月,理想并未扭轉下滑趨勢。該公司當月交付量為30731輛,同比下降39.74%,環比下滑15.29%。
從絕對值來看,理想依然穩居第一梯隊。
根據易車統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理想累計售出20.4萬輛車,在新勢力中僅次于零跑的22.2萬輛位居第二,領先小鵬(19.7萬輛)、小米(約15.7萬輛)和蔚來(11.4萬輛)??紤]到理想均價遠高于零跑,理想仍然算得上活得最好的新勢力之一。
盡管如此,連續兩個月的大幅下滑,依然讓理想承受了不小的壓力。
6月底,理想主動調降了第二季度的交付量預期,從原先的12.3萬-12.8萬輛下調至10.8萬輛左右。
理想汽車表示,此舉體現了公司為長遠發展而升級銷售體系所帶來的短暫影響。公司有信心在理想i8上市前完成組織升級的工作,以更好的組織能力迎接新的產品周期。
理想上一次調降交付指引,是在2024年3月。當時,理想首款純電車型MEGA不及預期,促使公司將當年第一季度的交付指引從10萬~10.3萬輛下調至7.6萬~7.8萬輛。
理想汽車傾注了大量心血打造的旗艦MPV車型MEGA,本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夠成為理想在純電市場的“敲門磚”。然而,MEGA上市后,因其獨特的外觀設計引發了巨大的輿論爭議,市場表現遠未達到預期,給理想的純電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如今,隨著i8正式發售,理想獲得了在純電賽道打一場翻身仗的機會。
在MEGA受挫的背景下,理想i8的成敗,對于理想汽車而言,其戰略意義被放大。理想汽車迫切需要一款能夠在純電市場站穩腳跟、承擔起走量重任的產品,來證明自己的純電技術實力,也為后續的i6等車型鋪平道路。
渴望打贏這場純電之戰的心情,或許讓理想汽車在i8的營銷推廣上略顯激進、動作變形,最終導致了這場與乘龍汽車的紛爭。
過去,理想憑借其切入家庭用戶需求的增程式技術路線,一度在造車新勢力中獨領風騷,實現了許多同行夢寐以求的盈利。
但時至今日,增程式賽道的“藍海”早已泛紅。理想汽車過去憑借精準定位所建立起來的“護城河”,正在面臨競爭對手愈發兇猛的進攻。
從外部環境來看,理想汽車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正變得前所未有的激烈。2024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了新一輪周期,各大車企紛紛加快了新車上市的節奏。無論是傳統車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還是其他造車新勢力,都在理想擅長的家庭SUV領域投入重兵。
特別是在20萬~30萬價格區間,擠滿了各式各樣的競爭者。特斯拉Model Y、蔚來ES6、樂道L90、小鵬G9、問界M7,乃至嵐圖、極氪、領克、阿維塔等品牌的SUV,都在和理想的主力車型L6爭奪市場。
與此同時,純電SUV這條主賽道也變得日益擁擠,特斯拉、蔚來、小鵬等老對手早已在此深耕多年。理想要想在純電領域站穩腳跟,并不容易。
從紙面數據來看,理想i8競爭力頗為出色:起售價32萬元,頂配37萬元,雙電四驅、5門6座,544馬力,最高720KM續航。這樣的數據,再配上這樣的價格,理想i8有機會復制L8的熱賣。
回顧理想汽車的崛起之路,其成功的關鍵在于,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早期階段,精準地選擇了增程式混合動力這條技術路線。
在那個純電動車普遍存在續航里程短、充電設施不完善、用戶充電焦慮嚴重的時代,理想汽車希望通過“燒油發電”的方式,解決用戶核心痛點,實現“沒有里程焦慮的電動車”體驗。
在“冰箱、彩電、大沙發”等一系列舒適性配置的加持下,理想L系列車型迅速成為爆款,長期領跑造車新勢力銷量榜。
然而,商業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得到了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國家和企業大力投入建設的充電網絡也日趨完善。增程式電動車在用戶體驗上的優勢正在逐漸縮小。
在這樣的行業大趨勢下,依靠增程式獲得巨大成功的理想汽車,也把純電車作為新的重點。
MEGA折戟后,理想今年推出i8,9月將發布更走量的i6。這一系列緊鑼密鼓的動作,都體現了理想汽車在純電領域破局的決心。
被寄予厚望的理想i8,因為一次營銷上的疏忽,在剛剛上市的關鍵時期,就陷入了一場本可以避免的同行糾紛中。理想或許也意識到,和主攻卡車市場的乘龍汽車的糾葛沒有實際意義,所以才選擇主動“服軟”,盡快為口水戰畫上句號。
與乘龍汽車的糾紛,終歸只是一場“紙面戰爭”,是品牌公關層面的口水仗。對于理想汽車而言,其真正的挑戰,依然來自那些在牌桌上與它真刀真槍競爭的老對手——特斯拉、小鵬、蔚來、鴻蒙智行,以及其他二三線品牌。相比增程式,理想在純電市場的競爭對手更多,實力也更強。
說到底,撞車只是一個插曲,真正擺在理想面前的,還是那個老問題:純電的路到底該怎么走?過去靠增程打下的江山,市場和用戶都很認可。但現在,當理想自己也必須下場去造純電車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競爭對手、市場環境、用戶期待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