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ChinaJoy 2025在上海開幕,TCL科技高級副總裁、TCL華星首席執行官趙軍接受了鳳凰網科技等媒體的采訪。面對電競顯示器市場的蓬勃增長、OLED技術路線的選擇、全球化供應鏈布局以及行業“價格戰”等熱點話題,趙軍詳細闡述了TCL華星的戰略思考與行動路徑。面對全球供應鏈波動,趙軍首次系統闡述TCL華星的“雙軌制”應對策略。當被問及如何破解“卡脖子”難題,他直言:“對于供應鏈‘卡脖子’問題,我們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首先,我們與海外戰略合作伙伴保持著緊密的技術合作;其次堅持技術創新推進國產化,這是兩條必須強化的腿。
在談到價格戰時,趙軍表示,TCL華星堅持通過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滿足消費者需求,以此引領行業健康發展,避免陷入單一“價格內卷”。
他認為,“單純地卷價格,不如卷性能,卷體驗。通過更好的產品,能夠提升消費者的體驗,這個是我們的方向。”
今年電競顯示市場增長勢頭強勁。趙軍援引數據指出:“今年全球電競顯示器零售市場預計同比增長34%,上半年全球NB(筆記本電腦)的游戲本零售市場預計同比增長15%。”這一增長得益于國家補貼政策的推動、新興市場的開拓以及新一代顯卡發布帶動的游戲本需求提升。
在此背景下,TCL華星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電競顯示領域的優勢地位。“從2022到2024年,TCL華星電競MNT(顯示器)顯示連續三年全球第一,全球平均每臺電競顯示器里就有一臺使用TCL華星屏幕。”趙軍表示,公司將繼續深耕電競顯示產品。
談及成功的關鍵,趙軍回顧了TCL華星自2019年進入該市場后的發展歷程。他表示,第一,電競顯示器所需的高對比度、高刷新率、大尺寸曲面等特性,與TCL華星深耕多年的HVA技術高度契合。第二個原因是通過與客戶共建聯合實驗室,深入探討消費者需求,聯合規劃研發廣受歡迎的產品。第三方面,2020年收購蘇州三星8.5代線(現稱t10工廠),這是當時全球最先進的高端顯示器產線,大幅加速了TCL華星在電競顯示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
面對OLED在中尺寸領域(筆記本、顯示器、平板)的快速發展,趙軍明確將印刷OLED技術作為TCL華星中尺寸的戰略布局方向。“在未來幾年,中尺寸的OLED將成為我們一個重大的產業級的機會…我們會積極推進印刷OLED在筆記本、顯示器和平板以及車載等相關領域的顯示產品研發和商業化。”他透露,搭載該技術的消費電子產品將在不久的將來面世。
趙軍闡述了選擇印刷OLED作為突破口的深層原因,認為它解決了制約中尺寸OLED發展的三大頑疾。第一是高成本,他認為,印刷OLED材料利用率高達90%,遠高于傳統蒸鍍OLED約30%的利用率,顯著降低成本。其次, 印刷方式相比復雜的蒸鍍工藝,更易實現大尺寸面板的高良率生產。還有就是印刷OLED結合柔性薄膜封裝技術,可輕松實現曲面、折疊、超薄等多樣化形態。
對于首款量產印刷OLED產品選擇醫療屏而非消費電子,趙軍解釋了兩點考量:一是醫療顯示的高標準利于深度驗證技術;二是武漢5.5代線初期產能有限,醫療顯示更匹配當前產能。但他明確表示,用于電競顯示、筆電、平板等的印刷OLED產品將很快推出。
此外,在談到在全球化布局方面時,趙軍表示TCL華星采取的是多維度策略構建“屏宇宙”生態圈。第一,就是進行海外建廠。其印度工廠已于2022年量產,今年規模、稼動率、產出將大幅提升;越南工廠建設已近尾聲,預計9月模組量產啟動;第三、第四選址在論證中。
第二個點,我們的海外布局,并不僅僅是建個廠,把產能從國內移到海外。
這么簡單,我們還是要更多強調在當地的運營能力。“我們不是說只是輸出產品,我們還要與當地共建工業能力…實現本地化的運營。”在海外工廠引入上游合作伙伴,打造當地產業生態。
第三個,我們也非常關注我們跟海外合作伙伴,比如與AGC、日本默克、UDC等海外核心上游材料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
最后,我們要和客戶進行共創,包括與三星、聯想、小米、索尼、視源電子等全球頂尖品牌共建聯合實驗室,深度洞察需求,預研產品,并攜手合作伙伴出海解決當地供應鏈配套問題。
此外,在AI浪潮席卷之下,趙軍分享了TCL華星在顯示與AI融合的兩個主要方向。首先,利用AI提升企業效率。TCL華星于2023年發布顯示行業首個大模型“星智”,目前已迭代至3.0版本,應用于研發、制造、供應鏈等領域,顯著提升效率(如問題機理解析效率提升20%,材料開發效率提升30%),并在全球工業大模型排名中位列第11(顯示領域第1)。
其次,思考顯示技術如何服務于AI時代。趙軍指出,AI終端(如AIPC、AI手機、未來的AI/AR眼鏡)算力提升帶來功耗挑戰,“作為智能終端的耗電第二大戶,有的品類甚至是第一大戶,我們顯示產品如何進一步降低功耗…低功耗是我們看到的,在AI時代下顯示技術和顯示產品最需要關注的點。”TCL華星通過動態分區分屏、氧化物背板技術升級等,致力于提供極致低功耗的顯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