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汽車行業“內卷”到極致的背景下,奧迪作為全球豪華品牌的領軍者,主動加碼對于中國汽車市場的投資,加速推動電動化戰略落地。2024年底,上汽奧迪正式推出一個全新的豪華電動品牌——AUDI,為其“雙品牌”戰略布局打響關鍵一槍。
今年8月18日,AUDI品牌旗下的首款量產車型——奧迪E5 Sportback正式開啟預售,新車限時起售價23.59萬元,標志著上汽奧迪“四環+字母標”雙品牌并行的電動化新征程正式拉開帷幕。
在《E汽車》看來,四環品牌是奧迪,字母標品牌同樣是奧迪。雙品牌戰略并行,并非簡單的品牌標識拆分,而是奧迪對電動化時代的全新詮釋:四環品牌承載著燃油車時代的經典傳承,字母標品牌則肩負著“設計、智能、操控更高要求”的電動化使命。
AUDI字母標是突破和創新
提及奧迪的品牌標識,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經典的“四環”logo。它象征著1932年奧迪、霍希、Wanderer、DKW四家車企的合并,是奧迪百年歷史中“融合與傳承”的代名詞。
但我們往往會忽略,116年前奧迪創立之初,懸掛的正是“AUDI”字母logo。
1909年,奧古斯特·霍希因與董事會意見不合離開自己創立的霍希公司,轉而創辦了全新的汽車品牌Audi,彼時首款車型Audi Type A的車頭,清晰地鐫刻著“AUDI”字樣。這一字母標識,不僅是奧迪品牌的起點,更承載著其創立之初“突破傳統、追求創新”的基因。
從Type A搭載的直列四缸發動機,到后續車型在賽車領域的屢獲殊榮,AUDI字母標見證了奧迪“以技術定義豪華”的品牌底色與輝煌。
如今,在電動化轉型的關鍵節點,奧迪重新啟用AUDI字母標,可以說是一場針對電動化時代的“正統宣言”。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者對“可靠性、安全性”的擔憂始終存在,部分新勢力品牌雖憑借智能化吸引用戶關注,卻在核心技術穩定性上屢屢碰壁;而傳統豪華品牌的電動化車型,又常被質疑“沿用燃油車平臺、缺乏專屬設計”。
《E汽車》猜測,奧迪選擇在此時喚醒AUDI字母標,正是希望將品牌創立之初的“可靠基因”與“創新精神”注入新能源產品,通過字母標的“正統性”,向市場傳遞信號:AUDI品牌的電動車,不是“燃油車的電動化改造”,而是基于奧迪百年技術積淀的“電動化全新物種”,它將延續奧迪對“可靠、安全”的堅守,同時在電動化領域實現“突破與創新”。而這種“正統性”的傳遞,在奧迪E5 Sportback的設計與技術上已經有明顯的體現。
其中,在設計層面,奧迪E5 Sportback摒棄了傳統燃油車的“格柵思維”,采用“封閉式前瞻設計語言”,車頭的“AUDI”字母標識以發光效果呈現,搭配貫穿式LED大燈與低風阻車身,既保留了豪華品牌的精致感,又凸顯了電動化的科技屬性;內飾則以“極簡智能座艙”為核心,取消冗余物理按鍵,通過懸浮式中控屏與AR-HUD抬頭顯示系統構建交互場景,將“設計服務于體驗”的理念落到實處。
在安全層面,奧迪E5 Sportback基于奧迪專屬電動化平臺打造,電池包采用“多層防護結構”,不僅通過了-30℃低溫續航測試與1.2米深水浸泡測試,還搭載了奧迪自研的“電池健康管理系統”,可實時監控電池狀態,確保長期使用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這種從設計到技術的“專屬化”,正是AUDI字母標“正統性”的最佳佐證,它不是對過去經典的復刻,而是上汽奧迪基于對電動化時代的用戶需求洞察,將其核心價值延續與升級。
技術共享≠靈魂復制
隨著汽車行業模塊化平臺的普及與技術合作的加深,“換殼論”逐漸成為市場評價車型的一種片面聲音,只要不同品牌車型采用相同底層技術,就會被簡單定義為“換殼”,仿佛技術共享等同于“缺乏靈魂”。這種聲音在豪華品牌電動化領域尤為突出,當AUDI品牌宣布將與集團內其他品牌共享部分電動化技術時,“AUDI是XX換殼”的質疑也隨之出現。
對此,《E汽車》認為,AUDI品牌做的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就像炒菜一樣,原料可能相同,但賦予不同靈魂后,呈現的風格完全不同。而這種“靈魂”,正是百年奧迪積淀的“豪華差異化邏輯”:技術是基礎,但如何將技術轉化為“符合品牌調性的體驗”,才是豪華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在汽車行業,技術共享本就是常態。從發動機到變速箱,從底盤架構到智能系統,沒有任何一家車企能完全“壟斷”所有技術,關鍵在于“如何利用技術打造品牌專屬的產品力”。
奧迪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經驗,回顧其燃油車時代的發展,“技術共享與差異化調校”一直是其成功的關鍵。
以保時捷研發的VTG可變截面渦輪增壓技術為例,該技術最初應用于保時捷911 Turbo車型,憑借“可調節渦輪葉片角度”的設計,解決了傳統渦輪增壓發動機“渦輪遲滯”的問題。
后來,奧迪將這一技術引入自家的S系列車型,但并非簡單的照搬,奧迪工程師根據自身車型的定位,對VTG技術進行了“舒適性與運動性平衡”的調校。在日常駕駛中,渦輪葉片角度調節更平緩,確保動力輸出的平順性;在運動模式下,葉片角度變化更迅速,以獲得更強的動力響應。最終呈現的效果是,搭載VTG技術的奧迪車型,既有保時捷技術的“運動基因”,又保留了奧迪“豪華舒適”的調性。
然而,沒有人會因為技術共享而將稱為“換殼保時捷”。因為兩者的“靈魂”不同,而這“靈魂”,正是奧迪品牌基于自身定位對技術的差異化調校。
如今,在新能源時代,AUDI將繼續延續這一邏輯,將技術轉化為“符合品牌調性的體驗”,就像奧迪E5 Sportback,它確實采用了不少集團內的優質技術,但通過上汽奧迪的“差異化調校”,最終呈現出的是“專屬AUDI的豪華操控體驗”。
比如,采埃孚CDC可變阻尼減震系統的應用,讓奧迪E5 Sportback可以根據路況實時調節減震器阻尼。在城市道路行駛時,阻尼設定更柔和,過濾顛簸的效果更出色;在高速過彎時,阻尼自動變硬,提升車身支撐性,避免側傾。
德國大陸集團空氣懸掛的加入,不僅可調節車身高度,還能根據駕駛模式切換“舒適”與“運動”兩種懸掛風格,兼顧日常通勤與激烈駕駛的需求。
還有,賽車級Brembo四活塞卡鉗與同級最寬的285后輪胎的組合等等,這些技術并非AUDI獨家所有,但上汽奧迪通過對“操控體驗”的精準把控,將它們整合為“屬于AUDI的駕駛質感”。這種“技術共享,但體驗專屬”的呈現,正是AUDI品牌的豪華核心,也是其用技術打造獨一無二品牌靈魂的方式。
奧迪雙品牌戰略如何重塑豪華市場格局?
事實上,在汽車行業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不少豪華品牌陷入了“兩難困境”:要么堅守燃油車陣地,導致電動化產品滯后;要么全面押注電動化,卻忽視了燃油車用戶的需求。
而上汽奧迪的“雙品牌戰略”,則巧妙地解決了這一矛盾。奧迪四環繼續深耕燃油車市場,維護現有用戶群體對“經典豪華”的需求;奧迪字母標專注電動化,開拓追求“科技與操控”的新用戶。這種“雙線并行”的戰略,不僅讓奧迪在電動化轉型中“不留后路卻也不丟根基”,更在重塑豪華新能源市場的格局。
從市場定位來看,AUDI品牌的目標用戶群體清晰而精準。他們是“懂豪華、愛技術”的新一代消費者,有過豪華燃油車的使用經歷,對“駕駛質感”有較高要求,同時又渴望體驗電動化帶來的“科技便利”。這部分用戶不滿足于新勢力品牌“只講智能不講操控”的產品邏輯,也對傳統豪華品牌“電動化敷衍了事”的做法感到失望。AUDI品牌的出現,恰好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它既有奧迪百年品牌的“豪華背書”,又有專屬電動化設計與調校的“技術亮點”,能夠滿足用戶“既要豪華質感,又要電動科技”的雙重需求。
更重要的是,AUDI品牌為傳統豪華品牌的電動化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們不需要“拋棄過去、從零開始”,而是可以“立足傳承、創新突破”,將品牌百年積淀的“技術基因”與“豪華理解”注入電動化產品,打造出“既有品牌辨識度,又有電動化競爭力”的產品。這種“傳承與創新并行”的路徑,比“盲目跟風新勢力”或“固守燃油車思維”更具可持續性,也更能贏得市場的認可。
寫在最后
“電動化時代的奧迪,要看AUDI。”當我們再次審視AUDI字母標的時候,這個116年前見證奧迪誕生的標識,如今在電動化時代重新煥發生機,它的背后,是奧迪對自身技術實力的“底氣”,也是對電動化市場的“野心”。
如今,AUDI品牌的首款車型已經上市,為奧迪品牌整體注入“年輕化、科技化”的新活力。未來,隨著更多AUDI字母標車型的推出,以及電動化技術的持續迭代,上汽奧迪的“雙品牌戰略”將進一步落地。
而AUDI字母標,也將從“復古的標識”變為“電動化時代的豪華符號”。對于整個汽車行業而言,AUDI品牌的實踐,或許將成為傳統豪華品牌電動化轉型的“轉折點”,證明“豪華”不會在電動化時代消失,只會以更符合時代需求的方式重新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