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埃爾法,在國內的地位不用做過多介紹。自首次進入國內就一直是加價銷售,目前在國內已經銷售了十多年,到現在也依然在加價。
8月21日,有博主發布了豐田埃爾法黑外米內小座椅版價格,指導價89.90萬,選裝車衣2萬,目前加價幅度2.75萬,并給出評價“行情崩了”。
想當年,埃爾法那可是汽車界的“頂流明星”。簡直就是“土豪專屬標簽”,憑借明星保姆車的光環,加價30萬那都是起步價,妥妥的汽車界“加價王”。
此前甚至還傳出“不加價沒資格提車”這種魔幻操作,那時候買埃爾法的車主,在網友眼里就是“人傻錢多”的代名詞。
為啥這么說呢?看看它的配置,2.5L混動系統放在百萬級MPV里,動力表現只能說相當佛系,想體驗速度與激情那是不可能了。
再瞅瞅內飾,后排連個屏幕都沒有,簡直就是“毛坯房”配置,全靠“進口高端”這個名頭在那撐著。即便如此,它愣是在國內市場火了十幾年。
最近,埃爾法的日子好像不太好過了。經銷商爆料,新款埃爾法的落地價開始松動,不僅沒了加價的套路,部分車型甚至還能給出小幅度優惠。
這樣算下來比巔峰時期直接便宜了小20萬。大家紛紛調侃:“豐田這是終于意識到韭菜割不動了?”“埃爾法降價比國足贏球還稀奇”。
埃爾法為啥會突然“繃不住”呢?
首先是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以前埃爾法靠著進口身份和明星效應,營造出一種稀缺感,消費者想買還得加價排隊。
這兩年,高端MPV市場簡直就是“神仙打架”,、騰勢D9、極氪009等國產新勢力紛紛崛起。
這些國產車不僅有著續航更長的混動技術,智能座艙配置更是拉滿,關鍵是價格還直接砍到50萬區間,性價比直接把埃爾法按在地上摩擦 。
就連豐田自家的威爾法,也因為平行進口渠道的沖擊,早就沒了加價的底氣。埃爾法再這么端著架子,估計連老客戶都得跑光了。
另一個原因是消費者的心態越來越成熟。
放在五年前,買埃爾法的車主或多或少都有點“社交屬性”,開著這車去談生意,車標就是隱形的“身份名片”,仿佛在告訴別人“我實力雄厚”。
現在,高端用戶越來越務實,大家買車更看重性價比。花百萬買臺“換殼豐田”,這性價比爭議可比所謂的“面子價值”大多了。
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才是最讓豐田頭疼的,當“信仰加成”失效,埃爾法的產品力短板就暴露無遺了 。
再說幾句
市場用現實告訴車企:中國消費者不是不愿意為高端買單,而是不會為“智商稅”買單。純靠“進口身份”搞饑餓營銷,遲早要被市場教育。
很多人不再將埃爾法作為第一優先選時,它的價格自然就不會再堅挺,加價2.75萬并不是終點,距離真正的價格崩了已經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