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在為“節能與性能能否兼顧”爭論不休時,吉利汽車以一場技術突破給出了答案——旗下領克品牌正式發布EM-P AI電混2.0系統。作為吉利全域AI技術體系的核心成果之一,這套系統不僅實現了“高性能與可控性”的完美平衡,更憑借AI場景引擎、全域智能管理等創新技術,重新定義了電混車型的技術標準,推動整個行業從“機械混動”時代邁入“AI智能混動”新紀元。
性能與安全雙巔峰:領克EM-P AI電混2.0重塑高端電混標桿
作為領克品牌首款中大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的核心動力系統,領克EM-P AI電混2.0從誕生之初就瞄準了“20萬級電混性能天花板”的目標。其動力總成由1.5T Evo全新電混專用引擎與DHT Evo混動電驅組成,其中DHT Evo電驅集成P1電機、P3電機及3擋變速箱,與后橋P4電機協同工作,形成“五動力源”四驅架構,最大功率可達390kW,最大扭矩高達755N?m,零百加速僅需5.1秒,極速突破210km/h,性能直逼傳統燃油性能車。

更令人驚嘆的是,在極致性能背后,其能耗表現同樣亮眼——CLTC工況下虧電油耗低至4.2L/100km,綜合續航超1500km,徹底打破“高性能必高能耗”的行業魔咒。“我們要讓用戶既享受風馳電掣的駕駛快感,又不必為續航和油耗焦慮。”吉利汽車動力研究院院長表示,這種平衡的背后,是AI技術對動力分配的精準調控。
作為20萬級混動轎車中唯一標配四驅系統的車型,領克EM-P AI電混2.0的“全場景穩控能力”堪稱同級之最。無論是起步時的平順加速、高速巡航的動力儲備,還是山路彎道的精準轉向,甚至雨雪濕滑路面的穩定通過,這套系統都能通過AI大模型實時識別車外環境、輪胎滑移率、車身姿態及用戶駕駛意圖,動態分配四輪扭矩,讓動力輸出始終“恰到好處”。

安全性能上,“五動力源互為備份”的設計成為最大亮點。P1電機、P3電機、發動機與后橋雙電機形成多重動力冗余,即便某一動力源出現突發狀況,其余系統也能瞬間補位,確保動力不中斷。這種“無單點故障”的設計理念,讓領克EM-P AI電混2.0成為目前行業內“最安全的四驅電混系統”。
從“功能找人”到“主動服務”:AI場景引擎開啟電混智能新紀元
領克EM-P AI電混2.0的核心競爭力,源于吉利在6月13日發布的行業首個基于AI場景引擎的動力域智能體——星睿AI云動力2.0。這套系統的誕生,標志著電混技術正式告別“被動響應”時代,進入“主動感知、智能決策”的AI新紀元。
“傳統電混系統就像‘按劇本演戲’,只能根據預設邏輯應對有限場景;而星睿AI云動力2.0則像‘有經驗的老司機’,能通過學習不斷優化策略。”吉利AI技術研究院負責人解釋道。這套系統通過融合全車高精度環境感知數據與海量云端數據,運用AI深度學習技術構建了覆蓋全國、四季、個性化的“數字孿生場景庫”,涵蓋城市通勤、高速巡航、山路越野、極端天氣等4大類、1000多個細分場景。

基于這個“超級大腦”,星睿AI云動力2.0實現了從“人找功能”到“功能找人”的顛覆——無需用戶手動調節模式,系統就能主動匹配最優動力策略。例如,當導航顯示前方有長下坡時,智慧能量管理功能會提前調整能量回收強度;進入低溫地區,智慧健康管理會自動優化電池活性;接近充電樁時,智慧補能管理會推送預約充電建議……這種“預判式服務”,讓每一次出行都更高效、更省心。
四大核心AI功能的深度賦能,更讓領克EM-P AI電混2.0實現了“怎么開都省、在哪開都省、誰來開都省”的全場景優勢:
智慧能量管理:通過導航路線、實時路況、信號燈等多維數據重構,動態優化能量分配,節能水平提升5%;
智慧健康管理:運用機器學習算法預測機油健康度、抑制鋰枝晶生長,延長保養周期50%以上,動力電池壽命提升15%;
智慧補能管理:結合用戶習慣與充電樁大數據,全程規劃補能點,告別“續航焦慮”;
智慧運動控制:包含G-CSS智能過彎輔助、G-TVC智能矢量控制等功能,讓操控精準度提升30%。
憑借這些創新,領克EM-P AI電混2.0成為行業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智能化“S”級認證的技術,其“主動尋優、自學習”能力,更讓車輛像“智能手機”一樣可成長——通過OTA升級,老車主也能持續獲得新功能,今年四季度,首批升級包就將推送至用戶車輛。

最強AI基建加持:吉利以“三駕馬車”筑牢技術壁壘
領克EM-P AI電混2.0的領先,并非偶然。作為“AI造車第一車企”,吉利在2025年1月就發布了行業首個“智能汽車全域AI”技術體系,成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車企。而支撐這一體系的,是吉利在算力、數據、算法三大領域構建的“行業最強AI基建”。
在算力層面,吉利星睿智算中心2.0擁有萬卡級別算力資源,綜合算力達23.5 EFLOPS,位居中國車企第一。這意味著其AI模型訓練效率比行業平均水平快3倍,能更快將技術突破轉化為產品能力。

數據層面,星睿AI云動力已積累“雙200”全球海量數據:累計服務用戶超200萬,行駛里程超200億公里。這些覆蓋不同地域、氣候、駕駛習慣的真實數據,成為AI模型迭代的“源頭活水”,讓系統對中國路況的適應力遠超同類產品。
算法層面,吉利通過行業最先進的工程化技術,訓練出數字孿生大模型、NPDS研發大模型等基礎類大模型,構建起“數據-模型-應用”的全鏈路閉環。以數字孿生大模型為例,它能在虛擬空間中模擬1000種極端路況對動力系統的影響,大幅縮短研發周期,同時確保技術可靠性。

“算力是基礎,數據是燃料,算法是引擎。”吉利集團CEO強調,正是這“三駕馬車”的協同,讓吉利AI電混技術既能“看得遠”(預判場景),又能“算得準”(優化策略),更能“學得快”(持續進化)。這種全棧自研的技術壁壘,讓領克EM-P AI電混2.0在智能程度上領先行業至少1.5個代際。
全矩陣技術布局:吉利AI電混構建“節能-性能-靈活”立體生態
領克EM-P AI電混2.0的發布,只是吉利AI電混技術矩陣的重要一環。事實上,依托全域AI技術體系,吉利已構建起覆蓋“節能、性能、靈活”三大維度的全場景電混解決方案,形成行業最完善的技術生態。
雷神EM-i AI電混作為“節能先鋒”,以全球最高量產熱效率47.26%的電混發動機、行業首發無圖決策功能,成為“AI時代的黃金動力”。搭載該系統的銀河A7,CLTC綜合續航超2100km,百公里饋電油耗低至2.67L,更在日本東京的油耗測試中以2.47L/100km的成績擊敗豐田普銳斯,刷新全球最節能家轎紀錄。其175kW的P3電機,還讓車輛實現“滿電與饋電加速衰減小于0.03s”的“無感落差”,重新定義“電感駕駛”。

領克EM-P AI電混則聚焦“性能與安全”,以5.1秒破百的動力、“五動力源備份”的四驅系統,成為中大型車的理想選擇。其標配的激光雷達與智能駕駛系統,更讓“高性能”與“高安全”實現了統一。
雷神醇氫EF作為“全球獨創技術”,開創了電混領域的“靈活能源”新賽道。其第五代醇氫專用發動機熱效率達48.15%,每公里能耗成本低至2毛錢,且支持甲醇、汽油、電等能源任意比例混合加注,零下40℃超低溫冷啟動技術更是打破了新能源在極端環境下的使用限制。據悉,搭載該技術的兩款車型(轎車+SUV)將于今年四季度上市,進一步豐富用戶選擇。
“無論是追求極致節能的家庭用戶,還是熱愛駕駛的性能玩家,抑或是關注能源靈活性的務實消費者,都能在吉利AI電混矩陣中找到答案。”行業分析師評價道,這種全場景覆蓋的技術布局,不僅讓吉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更推動中國電混技術從“跟跑”走向“領跑”。

從領克EM-P AI電混2.0的發布,到全域AI技術體系的落地,吉利用實際行動證明:電混的未來,不止于“油電協同”,更在于“AI賦能”。當技術突破不再局限于機械性能的優化,而是轉向“懂場景、會學習、能成長”的智能進化,新能源汽車的競爭維度已然升級。
正如吉利汽車董事長所言:“我們不滿足于做技術的追隨者,更要做時代的開創者。”隨著領克EM-P AI電混2.0的量產上車,以及更多AI技術的持續落地,吉利正引領中國汽車產業向“全球智能電混領導者”的目標加速邁進,為用戶帶來更智能、更安全、更具價值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