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盈利目標必須實現。”
這個蔚來KPI,又一次被重申,而倒計時也僅剩下70余天。
近日,蔚來創始人李斌在最新的中高層會議上再度放出狠話:四季度盈利“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而是我們整個公司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同時,他將這一目標拆解為三項具體行動:做好重點車型營銷、供應鏈保供與降本、按時交付高質量軟件版本。“是靠多賣車實現盈利,而不是僅靠砍費用去實現盈利,不能竭澤而漁。”
此前,李斌也給出了,蔚來汽車實現四季度盈利的最低標準,每月銷售5萬輛,并且汽車毛利率達到17%-18%,銷售管理費用控制在10%左右,研發費用控制在6%-7%左右。

事實上,作為新勢力初代頂流,蔚來是早期最被看好“盈利”的那個。
2016年,“新勢力”橫空出世,被資本熱捧,蔚來成為最亮的那顆“星”,在銷量上一直都是領頭羊,還一度登頂國內市值最高車企,在全球僅次于特斯拉、豐田、大眾,成為世界第四大車企。
然而,過去幾年,蔚來的銷量表現并不出色,遠遠落后于同期起步的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零跑汽車等,成為了主流品牌中“吊車尾”的那一個。不僅如此,其還經常被貼上“虧損”和“燒錢”的標簽。財報顯示,蔚來2024年凈虧損超224億元,同比擴大8.1%,創下歷史新高,累計虧損超過千億元。
對于蔚來的“掉隊”,從其發展軌跡中便可窺見緣由:從入場一開始,蔚來的BGM就是“豪華”與高售價,主攻30萬以上的豪華車市場;同時,堅持不降價原則。在價格戰越演越烈的當下,顯然越發邊緣。

好在,嗅到危機的蔚來調轉船頭,開啟了第二增長曲線。
先前的低谷期,也成為了最好的練兵期。今年9月,蔚來交付新車3.47萬臺,同比增長64%,再創歷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 蔚來的累計交付量達到 20.12萬輛,相較去年前三季度增長34.8%。
而與全新ES8,成為了此輪翻盤的最大功臣。據扉旅汽車查閱數據顯示,樂道L90上市兩個月交付21626臺,創純電大型SUV最快交付紀錄,銷量登頂純電大型SUV榜首,以黑馬之姿幫助蔚來實現了從高端向主流市場的突圍。與此同時,由于進店客流激增,L60的熱度也有被一同帶火的趨勢。而全新ES8上市前小訂就已超過10萬單,開放鎖單后訂單量迅速突破4萬臺,市場表現超過預期。
正所謂,沒有賣不出去的車,只有降不下去的價。從樂道L90首次公布的30萬以下預售價,到Baas方案下不足18萬的起售價與新ES8僅30萬出頭的起售價,在以往難以想象的價格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在不斷出爆款的加持下,盈利二字也被蔚來提上日程。
事實上,早在2023年,李斌就表示蔚來將年內第四季度實現盈利,隨后再推遲到2024年、2026年。而最新的版本是25年第四季度。只是這一次,能否如愿落地呢?答案,或許有戲,但壓力不小。
按照規劃,今年第四季度,蔚來三大品牌累計交付目標為15萬輛,單月交付量為5萬輛。“四季度每臺車都很重要,每一款車都應該在四季度搶收。因為明年一季度購置稅調整,今年年底肯定是需求的高點,明年一季度整個行業都會面臨需求下滑。所以今年如果能夠搶收,我們的經營壓力就小一些。”李斌坦言。
另一方面,蔚來的費率也在不斷降低。自2024年起,蔚來在內部全面推進“基本經營單元”(CBU)改革,將公司劃分為近百個獨立核算的業務單元。結合蔚來披露的財報,2025年一季度調整后經營虧損為59.47億元,二季度為40.4億元,同比收窄14%,環比收窄32.1%。

不過,盡管蔚來正以史上最快的速度接近盈利目標,但其背后的隱憂也不容小覷。
先看銷量,蔚來9月份的銷量雖然沖破3.4萬輛,但離5萬輛還有很明顯的差距。而產能問題也是高懸在蔚來頭頂的利劍,原定今年推出的L80已經推遲至明年。在有限的精力下,如何保證各條產品線的產能供給,對于蔚來仍舊是一個考驗。
同時,根據蔚來此前披露的最新財報,今年第二季度,公司的營收達到190.09億元,同比增長9%,環比增長57.9%。其中,汽車銷售額為161.36億元,同比增長2.9%,環比增長62.3%。得益于銷售規模的增長和公司全面實施的降本增效措施,蔚來第二季度的凈虧損同比減少1%、環比減少26%,但49.95億元的凈虧損規模仍顯沉重。
此外,值得一提的事,隨著新能源市場競爭加劇,蔚來的對手也在變強,如何守住和擴張更大的市場份額,戰火將更為殘酷。

一切,皆在終局見分曉。這場盈利之戰,對蔚來而言,其意義遠不止于一份財報上的黑色數字。一旦成功盈利,不僅向市場證明了其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也徹底扭轉了“擔心倒閉”而猶豫的潛在客戶想法,蔚來的發展也將進入新的邏輯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