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行業數據顯示,上汽集團單月銷量實現43.98萬輛,同比增長40.39%,重返行業第一。在整體市場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該表現凸顯了其依托多元技術路徑所構建的逆勢增長能力。
從戰略層面看,這一業績印證了上汽集團提出的“433戰略”的前瞻性。該戰略預計至2030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形成混動、純電、燃油車“三元并進”的格局。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注意力正在被“油電同智“的市場趨勢攫取。
通過構建“智能表現+機械素質+大廠品質”三位一體的價值模型,上汽大眾在合資與自主品牌的激烈競爭中,為大眾建立起兼顧理性實用與個性體驗的產品差異化選擇。
9月29日,上汽大眾于舉辦Pro家族技術日,正式發布2026款Pro家族(途觀L Pro、帕薩特Pro、途昂Pro),以“油電同智”為核心理念,打破燃油車在智能體驗上的“代際落差”,真正實現油電同智、體驗無界的全新出行時代。
全新Pro家族搭載新一代IQ.Pilot增強駕駛輔助系統,由上汽大眾與卓馭科技深度協同開發,該系統以人機共駕為特色,在擬人化駕駛風格、自然語言交互及多場景適應性等方面突破傳統架構的功能邊界,強調系統對駕駛者的理解與配合,安全優先,避免單純追求無人接管的技術難題。
“油電同智”如何重構燃油車行業敘事?
自去年,上汽大眾在Pro家族上打出了“超聰明的油車”口號。截至目前,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中,除了大眾與奧迪,布局“油車智能化”或“油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的品牌并不多。
油電同智不以能源形式劃界,而以用戶真實需求為核心,將新能源車的智能體驗普惠至燃油車市場。通過與卓馭科技深度協同,上汽大眾于主流車型實現了從“基于規則”到“端到端”技術的躍遷,讓機械素質與智能表現兼容并優,打破了燃油車“只能守舊”的行業限制.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陶海龍表示:“上汽大眾持續深耕2900萬燃油車用戶,不斷調研中國家庭及新青年群體的“可持續、智能、可靠”用車需求,堅持在燃油車領域持續投入,確保用戶基盤的需求被充分認可與滿足。”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陶海龍
相比多數企業仍未對燃油車智能化投入,上汽大眾以Pro家族為代表,率先打出“超聰明的油車”口號,將高階輔助駕駛、智能座艙及端到端智駕系統下放至主流燃油車型。
在嘗鮮熱潮之后,用戶更加注重用車全生命周期的平衡成本和真實體驗。燃油車的智能化進階正好回應了這一理性回歸趨勢,使得傳統動力車型在新能源浪潮下依舊具備持續創新空間和市場潛力。
“油電同智”戰略正在重塑燃油車的行業敘事,讓傳統動力車型獲得智能科技賦能與全新生命力。據華汽研究院了解,當前上汽大眾用戶購車時最看重的三大因素依次是:智能性、機械性、大廠品質。從用戶選擇來看,購買Pro家族車型的用戶,基本都是沖著其智能化特點。
“超聰明的油車”智能天花板有多高?
上汽大眾在Pro家族上提出“超聰明的油車”口號,不僅刷新了燃油車的智能化天花板,更在行業中引發了兩個關鍵問題:燃油車是否能夠智能化?又怎樣才能真正做好智能化?
2026款Pro家族車型搭載的IQ.Pilot增強駕駛輔助系統,采用800萬像素慣導雙目攝像頭、雙目增強OCC算法與端到端高快NOA技術,無需高精地圖和激光雷達即可實現自動變道、智能避障、自主上下匝道等高階輔助駕駛功能.
不僅如此,持續OTA升級、智能座艙AI語音助手、APP遠程控制等功能全面賦能,打破了智能化只屬于電動車的行業固有偏見.
真正實現燃油車智能化需要解決核心技術難題和用戶實際需求的平衡。
上汽大眾聯手卓馭科技,針對燃油動力特性設計非線性優化控制算法,提高硬件散熱和通訊適配,保障系統穩定性與擴展性;采用慣導雙目視覺替代激光雷達和高精地圖的高成本配置,實現精度與實用性兼顧,同時保留傳統機械素質與可靠性。
強調“人機共駕”理念,系統可與駕駛者無縫協作和及時調整,既提升智能體驗,又不丟失駕駛樂趣和安全感,是行業獨有的“干預不中斷”設計。
卓馭科技CEO沈劭劼
卓馭科技CEO沈劭劼認為:“通過7年時間,上汽大眾通過與卓馭科技的協同技術創新與系統優化,已經證明燃油車完全可以實現媲美新能源車型的智能化體驗。”
上汽大眾的韌性密碼
面對行業激烈的競爭與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上汽大眾始終堅守“黃金三角”價值模型,將智能系統的普及、高品質機械實力、成熟服務體系深度融合于一體,用戶不用為某單一功能犧牲其他關鍵體驗,為燃油車重塑了具備持續生命力的市場新敘事。
從“黃金三角”價值模型來看,上汽大眾在智能表現、機械素質與大廠品質三個維度形成的協同效應,正逐步構建其在燃油車市場的系統性競爭力。
在智能化層面,上汽大眾并未盲目追求技術參數的堆砌,而是以“人機共駕”為理念,注重功能場景的真實可用性與安全冗余。例如,其搭載的IQ.Pilot系統在縱向控制、彎道通過性等高頻場景中強調線性、擬人的交互風格,避免因過度擬人或激進策略導致用戶認知負荷增加。這種“技術普惠但不透支信任”的落地思路,恰恰契合當前用戶對智能駕駛功能“安心可用”而非“全權托管”的理性期待。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傅強
正如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傅強所強調的:“我們始終堅持‘輔助駕駛’的理性宣傳,而非過度承諾。這種審慎、負責任的態度,有效避免了消費者對功能產生誤解和盲目依賴,從根本上預防了因技術誤用導致的惡性事故,從而贏得了市場的長期信任。”
機械素質方面,上汽大眾延續了德系品牌在底盤調校、動力總成匹配與車身剛性方面的傳統優勢。基于模塊化平臺打造的整車架構,在輕量化、安全性及NVH表現上具備先天優勢,為智能化功能提供了穩定可靠的執行基礎。例如,針對智能駕駛系統所需的精準扭矩分配與制動響應,其底盤與電控系統實現了毫秒級協同,確保智駕決策能夠被精準、平穩地執行。
品質保障維度,上汽大眾通過覆蓋高寒、高原、高濕環境的整車耐久測試,以及超萬次的系統級可靠性驗證,構建起用戶對“大廠制造”的長期信任。在年輕消費群體日益關注車輛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背景下,這種“耐用品邏輯”成為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同時,上汽大眾今年年初制定了“新增100家經銷商、淘汰經營能力弱、不符合品牌與企業預期經銷商”的目標,目的是避免低效經銷商影響客戶滿意度。目前已新增80家,剩余20家將在年底前完成。
結尾
“黃金三角”模型的核心在于拒絕技術單點突破而犧牲系統體驗,而是通過三者協同,實現用戶價值的全域提升。在電動化滲透率逐步攀升但燃油基盤仍存的背景下,上汽大眾借助這一模型,不僅守住了主流家庭用戶與務實科技愛好者市場,也為傳統動力車型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參考。
華汽研究院認為,未來,隨著智能技術持續下沉、消費決策更趨理性,這種基于系統能力而非單一長板的競爭模式,或將成為主流車企維系市場話語權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