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的羅永浩以一種人們沒有想到的方式出現了,他出現在康師傅的泡面新品直播間內,一共半小時。
手拿寫著TBT老羅限定款的泡面,作為帶貨主播的他依然賣力。
直播鏡頭里,他甚至講起自己和泡面的故事:“沒有泡面不敢想象,我的泡面情結一直很重,長達15年,泡面就是我最親密的戰友”。
圖源:抖音截圖
他“嚴厲的產品經理人設”也滲透在短短的半個小時里——他詳細講解面條的橫截面、做法,甚至糾正一旁的同事要露出“甲方的logo”。
如此賣力的羅永浩也沒有讓康師傅失望,在這場“特別特鮮泡面”的產品發布會中,康師傅把羅永浩、張朝陽以及年輕人熟悉的明星網紅攢到一起,但羅永浩抗住了一切——他出現的半個小時里,直播間的1號鏈接賣出了6.4萬單。
實力強勁的羅永浩在帶貨界自然沒有輸,但作為創業者的羅永浩,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一個人們熟悉、熱鬧的羅永浩回來了。
2024年,羅永浩宣布自己“熹妃回宮”,他甚至把名字改成了“羅永浩·鈕祜祿”。
重生的劇本就此寫下。
現在,他的微博名字又改成了“羅永浩的十字路口”,前腳開啟視頻播客創業,首期節目就請來了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后腳就和康師傅搞泡面發布會,用自己曾經失敗的TBT項目做背書,吊足了網友的興趣。
不只是這個8月。過去一年多來,折騰不休的羅永浩輾轉在各個風口間,開始用自己熟悉方式重新搭建“羅永浩宇宙”。
他活躍在社交媒體一線:6月羅永浩發了20條微博,僅7月5日一天他就發了15條微博,從脫口秀到和網友對線再到評價五條人的音樂。
他不遮掩自己對公眾議題的討論:這些話題包括上哪里能買到Labubu、上海美食、武大圖書館事件以及東方甄選的股價。
越來越多的品牌也需要羅永浩的背書:從與徠芬創始人葉洪新的對談,“手拿錘子砸冰箱”出現在美的直播間,和百度嘗試數字人直播再到給一碗聲稱研發九年的泡面代言,從家電、3C、食品到數字人,帶貨直播的大門永遠向他敞開。
圖源:羅永浩社交媒體截圖
他也沒忘了科技創業,也開始展露自己在“做內容”上的優勢——一邊是,成立三年的細紅線還在運營,今年3月羅永浩還在微博發布英雄帖,招募算法、軟件工程師和產品經理;另一邊是重回脫口秀舞臺,闖入了新風口,做視頻播客。
作為羅永浩的前同事、墨問西東創始人池建強在聽完羅永浩播客的感受是:“錘子賣了,做直播還債,再到新的科技公司細紅線,現在又折騰自媒體了,五十多歲,正是闖的年紀”。
羅永浩曾在自己的微博開玩笑說,翻車翻得越狠,人設站得越穩。面對網友的質疑,他也樂于回應自己是一個“情感博主”。
關于羅永浩,你很難用一個標簽來形容他:產品經理、初代網紅、帶貨主播抑或是創業者,但這些標簽背后,羅永浩始終有一個最統一的人設:
他是大眾情緒的管理大師,沒有人比羅永浩更懂大眾喜歡的敘事。
說起來,在如今人人都高喊“活人感”的年代,羅永浩可能是互聯網最早一批的“活人感”博主。
錘子創業時,那是一個還充滿“經濟上行美”的年代,智能手機市場里蘋果一家獨大,喬布斯代表著手機市場的審美流行,如果按照《圣經》里的故事,蘋果就是巨人歌利亞。
初出茅廬的羅永浩,用理想主義的身份、極致的完美主義和獨特的攻擊性人格,既把自己塑造成喬布斯的信徒,也制造了一個“牧童大衛只身挑戰巨人”的敘事,那時人們崇拜個人英雄主義。
2014年,錘子發布會前夕,羅永浩曾以一條長微博回應網友對他“攻擊性人格”的評價,他統計了自己對各家手機廠商的“正負面評價”,比如“對蘋果正面評價16次,負面評價28次,中性或褒貶參半24次”。
他習慣標榜自己“公正客觀、實事求是”,率性而為、非黑即白的個性也被媒體包裝成一個又一個近乎執著的產品研發故事。
開啟《真還傳》后,羅永浩的舞臺成了眼前的一方桌子和屏幕,他帶著“中國初代網紅”的標簽,將完美主義產品經理的標簽也順勢帶入直播帶貨這片蓬勃且草莽的江湖,后來的媒體采訪中,人們依舊能看到熟悉的“錘子故事”。
比如,剛開始直播時,羅永浩會每周談客戶,但所有的直播建議和收費標準都在不停調整中,客戶們都很崩潰,因為他總是一天一變。
當羅永浩入場直播帶貨時,那是直播電商大主播盛行、尚未邁入存量的年代,羅永浩以獨特的“反矯情”直播風格成了“所有姐妹、上鏈接”之外獨特的存在。
剛入局直播電商5個多月,羅永浩直接把槍口對準自己熱愛的手機行業:
“其他產品只要選品好價格好,就沒人罵,只有人夸。但是手機…賣蘋果有人罵,賣小米有人罵,賣realme 有人罵,賣一加有人罵…最后,賣華為還是有人罵。”
后續的直播帶貨生涯里,羅永浩依舊沒有丟掉自己,他把自己扔進很多次的爭議里,他會說“我盡量克制情緒”,但他沒說的是,情緒就是最好的武器。
縱觀這些年老羅主動或被動陷入的爭議,幾乎都引發了全網討論——這既歸功于他的個人魅力,也得益于他將這些議題放置在了更廣闊的公共情緒空間里。
比如兩年前和投資人鄭剛的“論戰”,引發了一場“創業者和投資人關系”的大討論,那時是消費投資低谷,人們祛魅新消費,投資人退出難,有人這樣形容2023年:“如果說2022是消費寒冬,那么2023就是消費投資的極寒”。
再比如,在東方甄選和董宇輝分手時,他跳出來說“為了被虛偽狡詐的資本家PUA的年輕人”,把自己和俞敏洪間的恩怨放置在了“年輕人和老登”的情緒對立中。
媒體人衛詩婕曾形容和羅永浩對話的感受:“他有時憤怒、偏執,有時感性、傻樂呵;一些時刻,他流露出的較勁讓人感慨”。
羅永浩老友黃章晉評價他身上“一直有強烈的中二特征”,這些“情緒化因子”編織成了羅永浩身上人們最希望看到的“活人感”,但卻讓人們忽視了他本身也是一位技藝高超的情緒管理大師。
長達四小時和李想的馬拉松式訪談,有人說,《羅永浩的十字路口》里,展現了一個更真實的創業者李想——談到王興投資時的哽咽,創業初期被背叛的痛苦以及對家人的感激。
“只有羅永浩能做到。”有錘粉這樣評價,在羅永浩的信仰者和追隨者眼里,犀利直接的提問、近乎坦誠的暴露以及同樣被誤解的宿命,感性的共情和理性的表達,呈現了這場“創業者惜創業者”的對談。
李想和羅永浩當然惺惺相惜——他們是同代的創業者,2012年羅永浩創立錘子時,距離李想正式下場造車也只有三年,媒體曾用相同的標簽“偏執狂”來形容他們,一個是造手機的偏執狂,一個是造車的偏執狂。
但羅永浩和李想又不同。53歲的羅永浩屢敗屢戰、反復折騰,他至今沒找到一個能安身立命的創業之地。
80、90后對羅永浩彪悍的人生自然不需要解釋,但新一代的00后、10后,對羅永浩的印象大抵沒那么深刻,他們心目中的理想主義創業者是梁文鋒、王興興們。
當羅永浩2014年發布錘子第一代產品,講述自己“不為輸贏、只為認真”的故事時,剛從浙江大學畢業的梁文鋒進入量化投資領域,進入上海大學讀碩士的王興興決定制作一臺大型機器人作為自己的碩士畢業設計。
與那時的老羅類似,梁文鋒和王興興們選擇的道路也并非是主流,但與老羅不同的是,后來的他們打造出了國運級別的硬核創新,一個是DeepSeek,另一個是宇樹科技——他們代表了中國最具潛力的兩個產業:AI和具身智能。
梁文鋒低調,鮮少接受采訪,為數不多的公開采訪里,他把DeepSeek的成功總結為一個不那么商業的邏輯:“對AI能力邊界的好奇”。
王興興在不久前稱“VLA模型是相對傻瓜式的架構”,一語引發千層浪,但他其實是一個堅定的機器人樂觀主義者,盡管宇樹注重商業化,但前提是技術,他曾在采訪中提到商業化和技術的關系:“如果技術將停滯不前,商業化就將陷入死循環,大概率會非常快速衰落。”
在任何一個創業黑客松的現場,你或許都會看到“新時代的羅永浩們”——一樣的連續創業者,一樣的直接坦率,A面是瘋狂的理想主義,B面則是清醒的產品經理,更關鍵的是,他們更年輕,還有大把的試錯空間。
此前據XR Vision工作室報道,細紅線在去年已放棄AR智能眼鏡類產品研發,繼而轉向為AI智能硬件和AI大模型的研發,媒體們繼續用“背水一戰”形容羅永浩,這不是第一次了。
錘粉們或許相信,做自媒體的老羅一定會成功。“這是他的舒適區”,一位錘粉這樣說。
在和羅振宇的對談里,作為被訪者的羅永浩曾解釋“何為商業成功”:“在我固執的信仰中,我認為消費者花錢買的是產品,所以我總希望一個企業的成功,是因為產品而不是其他”。
這么多年,羅永浩最好的產品可能是他自己。
在康師傅的泡面發布會里,主持人嘗試cue羅永浩講述七年前TBT的創業故事,那時TBT不是泡面,而是老羅想要打造的創新產品。
直播現場,羅永浩輕聲說了一句“差不多得了,一點關系也沒有”,他拒絕談論過去,只贊揚了康師傅想做好一個產品的初心,“我們都是挑戰者,想要改變傳統”。
誰代表傳統?羅永浩是不是?現在的他,可能站在一個自己從未料到的十字路口上——向左走,是擁抱舊世界,向右走,是新一代創業者占坑的新世界。
今年5月,他還在微博幫忙轉發了歌手滿江的一則巡演信息,主題是“叛逆中年”。
羅永浩喜歡鮑勃·迪倫、羅杰·沃特斯,這些搖滾老炮,他和歌手滿江結識于2016年的一檔音樂綜藝,因為一首《Mr. Man》,老羅成了他的忠實粉絲。
這首歌的歌詞里有兩句是這樣寫的:
你輸掉的某些可能
那并不是全部
你擁有的哪怕瞬間
也是上天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