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MC could revolutionise rural Japan
它的“硅島”正在獲得第二次成功的機會
插圖:Ben Hickey
2025年8月21日
在日本南部熊本縣的小鎮菊陽,熱情好客的氛圍并不缺乏。在當地一家購物中心,熊本縣的吉祥物熊本熊笑容滿面,手里拿著一塊用繁體中文寫著“歡迎光臨”的牌子。超市現在也開始銷售中國臺灣小吃和烹飪食材。這些舉動是為了迎接數百名中國臺灣工程師及其家人,自從全球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商臺積電在附近設廠以來,他們就陸續來到了這里。
臺積電正在改變熊本乃至整個九州地區(位于日本西南部的一個島嶼)。其首家工廠由與日本電子巨頭索尼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電裝的合資公司JASM運營,已于去年12月開始生產用于汽車和電子產品的邏輯半導體。此舉是日本重建國內芯片產能舉措的一部分,以及為重獲技術優勢所做的更廣泛努力。第二家工廠預計將生產更先進的芯片,將于今年破土動工,預計將于2027年投入運營。
除了其戰略作用之外,該項目還在當地創造了繁榮。它現在被密切關注,被視為日本其他地區的試點案例。自臺積電進駐熊本以來,已有 60 多家公司入駐。由于臺積電的薪酬相對較高,工資也在上漲。日本報紙對其招聘啟事贊嘆不已,包括工廠食堂的職位,時薪為 3,000 日元(20 美元),大約是該縣平均工資的三倍。土地價格飆升,損害了當地租房者,但增加了稅收。增長范圍不僅限于芯片行業本身,還延伸到物流、酒店等周邊行業。九州金融集團是一家區域性銀行,據其估計,未來十年,熊本的經濟影響將達到 11 萬億日元(760 億美元)。
熊本贏得該工廠的部分原因是該縣靠近中國臺灣;此外,它還靠近芯片制造所需的大量水域。此外,它還擁有工業遺產。20 世紀 80 年代,當日本公司主導全球半導體市場時,九州被稱為“硅島”。從那時起,日本就落后于中國臺灣和韓國。官員們希望臺積電的到來將有助于扭轉這一趨勢。熊本縣知事木村隆認為,對日本的未來至關重要。該縣正計劃建設一個科技園區,以連接大學、供應商和初創企業。
如今,在熊本,中國臺灣工人的影響力隨處可見。工廠附近居民區的標牌上印有日文、英文和中文。當地市政廳也聘請了能講中文的工作人員。公立學校擴大了語言輔導,去年還開設了一所新的國際學校,以容納新來的中國臺灣家庭。“這個地區突然變得如此多元文化,”出生于中國臺灣、長期居住在菊陽的邱桂芬說道,她運營著一個幫助新移民應對日常生活的網站。
變革之島
但發展速度也帶來了壓力。當地官員小松厚志指出,隨著工人涌入該地區,交通擁堵問題更加嚴重。環境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用水方面。官員們表示,影響微乎其微,而且該公司將回收利用大部分用水。但一些居民并不放心。“也許有些人對臺積電的到來感到興奮,”菊陽市一位胡蘿卜種植戶抱怨道,她表示,她的一些鄰居因為地價飆升而被趕了出去。“但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得不償失。”
然而,最大的挑戰或許是人才。日本面臨著嚴重的半導體工程師短缺。直到最近,芯片行業還被認為停滯不前。九州經濟研究中心的岡野秀之表示:“人們不再認為這個行業有前景。”他認為,臺積電的到來正在慢慢改變這種看法。
當地大學正努力適應,開設以芯片為重點的課程,并尋求與產業界建立更緊密的聯系。臺積電進駐熊本后,在熊本建廠的供應商日本材料公司(Japan Material)總裁田中久雄也看到了一個深層次的文化問題。“人們不再為從事半導體行業而感到自豪了,”他回憶起20世紀80年代的鼎盛時期說道。如果日本的芯片復興取得成功,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