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吉利汽車發布2025年中期報告,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503億元,同比增長27%,創歷史新高。這一數字,與2022年比亞迪上半年的營收(1506.07億元)十分接近,并且與比亞迪當年一般,吉利的進步也是神勇。
以半年期的業績來看,吉利在2022到2024年的上半年營收分別為581億元、731億元、1073億元,而比亞迪2020年到2022年的上半年營收分別是605億元、908億元、1506億元。數據對比上看,今天的吉利汽車增速如當年的比亞迪一樣迅猛。
吉利汽車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汽車市場營收、利潤以及銷量等多維度的綜合冠軍?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份巧合的營收數據外,吉利汽車的中期報告也展示出了“一個吉利”帶來的效果——吉利汽車的賺錢能力獲得了巨大的提升,而的業績也得到了很大的轉變。
問鼎中國市場在望?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營收超過了1500億元,趕上了2022年同期的比亞迪。與此同時,凈利潤方面也達到了92.9億元人民幣,利潤盡管同比下滑14%,考慮到去年同期百億利潤中有77.26億元為賣附屬公司的收益,這份業績也相當了不得。
吉利汽車的業績新高,與銷量增長息息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達140.9萬輛,同比增長47%,增速遠超市場平均水平,市占率首次突破10%。甚至,鑒于其優異的市場成績,吉利汽車還將年銷量目標提升到了300萬輛。
從結構來看,吉利汽車的銷量增長主要因為新能源業務,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達72.5萬輛,同比增長 126%,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2%。目前,吉利銀河品牌已成為新能源銷量的主力軍,上半年累計銷量達54.8萬輛,同比增長232%,截至7月底累計銷量突破120萬輛。
至于銀河為什么這么猛?行業有一個說法——“吉利摸著比亞迪過河”。從產品上看,吉利銀河品牌的產品規劃和市場定位明顯對標比亞迪的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比如,吉利銀河L6 EM-i 起售價7.98萬元,對標比亞迪秦PLUS DM-i。吉利銀河A7則對標比亞迪秦 L DM-i,前者上市限時指導價為 8.18 萬元 —11.78 萬元。
除此之外,兩者的發展節奏也很相似,插混和純電兩種技術路線共進,智能輔助駕駛方面,吉利似乎也在摸著比亞迪過河,今年2月,比亞迪召開智能化發布會,宣布全系車型都將搭載高階智駕,之后的3月,吉利汽車宣布將旗下全品牌智駕方案統一為“千里浩瀚”系統,分級也比較相似。
從效果上看,吉利汽車也取得了較高的銷量增速。而從營收增長軌跡上來看,吉利汽車更和2022年之前的比亞迪相似。以吉利汽車目前的銷量、營收增速,其未必不能在未來問鼎中國汽車市場。
“一個吉利”效果明顯 極氪成為最好效果展示
有關吉利汽車上半年的業績,還有一個“指標”很值得關注,即賺錢能力。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核心歸母利潤66.6億元,同比增長102%,上半年吉利毛利總額提升至247億元,毛利率達16.4%。其核心歸母利潤的大規模增長,也體現了吉利汽車賺錢能力的提升。
這意味著吉利在去年9月《臺州宣言》拉開戰略整合之后,協同效應持續釋放,高端市場、新能源和燃油車銷量穩居前列,研發、制造及管理成本顯著優化,造車的核心盈利能力正在發生顯著變化?!杜_州宣言》發布之后,吉利汽車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整合。
品牌層面,幾何、翼真等先后并入吉利銀河,企業層面,領克和極氪完成合并組成了全新的極氪科技集團。重重整合之下,吉利汽車也交出了上述核心歸母凈利潤猛增的業績。值得一提的是整,合的結果在極氪身上體現得更加明顯。
吉利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極氪科技集團上半年營收495億元,同比增長2.5%,凈利潤虧損0.65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13.13億的虧損,出現了明顯的收窄,合并整合成效顯著。其中汽車銷售業務毛利率為16.9%,同比提升4.1%,總毛利率達19.7%,同比提升1.3%。
極氪科技集團CEO安聰慧曾表示,合并后的研發投入預計將減少10%~20%,供應鏈成本因規模化效應而下降5%~8%,產能利用率提升3%~5%,同時行政法務等費用也將降低10%~20%。如今看來,所言非虛。
值得關注的是,“一個吉利”的效果或將會繼續釋放,隨著“極氪私有化”的完成,吉利汽車的供應鏈成本、費用等會繼續降低,技術協同的效果也將進一步放大。除此外,其新能源車型出口或也將帶來更大收益,年初新能源車型僅占公司出口銷量的8%、到年中已達到單月25%,隨著銀河E5等為代表的新能源車型陸續出口到海外多地區,新能源出口將給公司帶來更高的銷量和利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