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英國一項 6.5 億英鎊的電動車補貼計劃,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投下了一顆爭議炸彈。這項號稱 “推動綠色出行” 的政策,暗藏著對中國車企的 “精準狙擊”,通過設定嚴苛的碳排放門檻與生產地限制,幾乎將所有中國組裝的電動車排除在外。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比亞迪、名爵等中國品牌正以 “現象級” 速度席卷英國市場:比亞迪從 2023 年的 “零銷量”,飆升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9390 輛,成為當地增速最快的電動車品牌之一。
英國新政 “精準排除” 中國電動車:補貼門檻卡掉大半中國造
2025 年 7 月,英國推出的 6.5 億英鎊電動車補貼計劃,成了瞄準中國車企的 “定向篩子”。這項號稱 “降低消費者購車成本” 的政策,悄悄埋下了歧視性條款:車輛組裝和電池生產的碳排放必須低于特定閾值,且制造商需持有 “經過驗證的科學碳目標”。
直白點說,就是 “中國組裝的汽車沒資格”。英國交通部長莉蓮?格林伍德在采訪中直言不諱:“我們不認為在中國組裝的任何汽車有資格獲得該計劃。” 這意味著比亞迪、零跑、奇瑞捷途等在英國熱銷的中國品牌,幾乎被全部排除在補貼之外,而歐洲本土車企卻能輕松達標。
對此,中國駐英大使館迅速回應,呼吁英國 “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創造非歧視性投資環境”。這場圍繞補貼的爭議,本質上是貿易保護主義在新能源領域的抬頭,用看似合理的 “碳標準”,給中國電動車套上了隱形枷鎖。
銷量逆勢狂飆:中國車企正強勢改寫格局
政策再苛刻,也擋不住中國電動車在英國的走紅。2025 年上半年,英國純電滲透率已達 21.6%,其中中國品牌成了最猛的增長極。
比亞迪的 “逆襲劇本” 最有說服力:2023 年在英銷量幾乎為零,2024 年沖到 9000 輛,2025 年上半年直接飆到 19390 輛,不到兩年賣出近 2 萬輛。名爵、零跑、奇瑞捷途也不遜色,街頭的中國電動車越來越多,有英國車主曬視頻說:“比同價位歐洲車續航多 100 公里,配置還高,沒補貼也值。”
更關鍵的是,這些成績是在 “沒拿到補貼” 的情況下實現的。即便少了 3.5 萬元人民幣的優惠,中國車靠性價比、長續航和智能配置,照樣打動了英國消費者。中國車企正強勢改寫格局,曾經由歐洲品牌主導的英國電動車市場,如今不得不給中國力量留出位置。
貿易壁壘擋不住的崛起:中國汽車出海進入 “硬剛” 時代
英國的歧視性政策,只是中國汽車出海路上的一道坎。近年來,歐洲多國的關稅上調、“碳關稅” 醞釀,再到如今的補貼排除,貿易壁壘層出不窮。但這些阻力,反而成了中國車企加速全球化的 “試金石”。
一方面,中國車企用技術打破刻板印象。刀片電池、超充技術等硬核創新,讓 “中國造” 從 “性價比標簽” 轉向 “技術標桿”;另一方面,本土化布局加速推進,比亞迪在泰國建廠、奇瑞在歐洲聯合本地經銷商搭建服務網絡,通過 “本地生產 + 全球供應鏈” 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汽車網評:
從英國街頭的比亞迪,到東南亞家庭的奇瑞,中國汽車正在用銷量證明:貿易壁壘或許能延緩步伐,卻擋不住全球消費者對 “好車” 的選擇。當一輛中國電動車能在無補貼情況下,從 “零銷量” 沖到英國市場前列,這場由中國品牌推動的全球汽車產業重構,早已不是 “偶然”,而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