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行業陷入“油電對立”的二元論爭,當市場被“非此即彼”的選擇焦慮籠罩,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在廣州車展交出了一份獨特的答卷——攜全新探岳L PHEV、全新攬巡兩款革新力作重磅登場。以“油電混共進全智”戰略勾勒產業新藍圖,用多元產品矩陣回應不同出行場景需求,彰顯了穿越行業周期的戰略定力與技術實力。
01
產品矩陣:重磅新車精準適配多元需求
在本屆廣州車展亮相的兩款革新力作——全新攬巡、全新探岳L PHEV,是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對細分市場深度洞察后的精準落子,每一款都承載著清晰的用戶價值主張。
全新攬巡的煥新,直擊社會中堅階層對個性表達與家庭實用的雙重訴求。它在“大即正義”的需求之上,以硬朗設計搭配雙屏交互系統,塑造“硬核外表+智慧內心”的雙重魅力。搭載的第五代EA888發動機與IQ. Pilot增強駕駛輔助系統,讓純燃油動力的中大型SUV既保有澎湃駕駛樂趣,又具備全方位智能護航的實力,成為追求品質與科技感的中產群體的優選。

全新探岳L PHEV則是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切入主流混動市場的戰略支點,更是“油電混共進全智”戰略的先鋒之作。采用中國市場專屬混動方案,以1.5T高效混動發動機匹配新一代高壓電池,實現“城市低油耗、長途無焦慮”的全場景覆蓋;依托MQB evo平臺,配備IQ. Pilot增強駕駛輔助系統與“智慧數字座艙”,全面升級人機交互體驗,彰顯了品牌在新能源領域“不玩噱頭、只做實用”的務實態度。

02
實力根基:34載積淀鑄就信賴與品質標桿
兩款新車的硬核實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源于一汽-大眾34載深耕中國市場的積淀與堅守。
3000萬輛規模的背后,是深厚的用戶信賴生態。近2100萬大眾品牌車主構成的基盤,讓“開不壞的大眾”“懂車的人開大眾”的口碑沉淀為品牌基因。

這份信賴也得到了權威印證:在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2025年中國燃油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CACSI)中,一汽-大眾一舉斬獲14項冠軍。其中,邁騰位列細分市場滿意度第一,探岳L獲“年度市場關注新車(SUV)滿意度第一”,并包攬合資品牌銷售服務、售后服務雙第一,彰顯了全鏈路品質管控的實力。
與此同時,一汽-大眾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智能座艙系統全面適配主力車型,配合高強度鋼使用占比達81%的五星安全車身,讓“德系品質”在智能化時代實現了“安全+智能”的雙重升級。58組彎道、28種特殊路況、700萬公里實車測試……這些細節背后正是一汽-大眾拒絕“快消品思維”的造車底線。
口碑與榮譽加身時,一汽-大眾想的仍然是將企業里程碑轉化為用戶切實權益:“雙終身質保”“增換購現金禮”之外,創新推出“越保養越保值”機制,通過置換補貼返還歷年保養支出,為車輛建立動態價值賬戶,破解二手車貶值痛點。而上個月啟動的“3000萬用戶感恩禮”活動則彰顯了品牌從“產品思維”到“用戶思維”的深度轉變。近期,一汽-大眾再次推出新的權益回饋,針對新朋老友的集結禮和L家族“守護禮”,包含“雙終身”質保、增換購現金禮等豐富權益,將企業發展的里程碑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客戶權益,進一步強化品牌與客戶之間的情感紐帶。
03
智能平權:燃油車駕駛輔助的技術破局
在行業將智能化資源過度向電動車傾斜的當下,一汽-大眾走出了一條更具普惠價值的技術路線——推動燃油車智能體驗的跨越式升級,讓智能駕駛不再是電動車的專屬特權。
面對“油車如何智能化”的行業難題,一汽-大眾通過與卓馭科技等頭部企業的深度合作,讓智能駕駛不再是電動車的專屬特權。聯合卓馭科技打造的IQ. Pilot增強駕駛輔助系統,搭載慣導雙目立體視覺系統與端到端大模型,已覆蓋全國95%的城市路況和100%的高速場景,能自主完成精準上下匝道、紅綠燈識別、大曲率彎道通行、主動避讓等復雜操作。

近日,一汽-大眾大眾品牌聯合卓馭科技成功完成“全球首次燃油車高速NOA 24小時耐力挑戰”。由全新攬境、全新探岳L、邁騰、全新一代速騰L等主力車型組成的車隊,從廣州出發抵達西安,在連續24小時“換人不換車”、跨越1860公里的高強度極限測試中,IQ. Pilot增強駕駛輔助系統以“實用、敢用、好用”的可靠表現,樹立燃油車駕駛輔助新標桿。
從3月全新探岳L完成戰略第一步落地,到8月全新攬境成為行業首個搭載端到端高速NOA的燃油車,再到9月全新一代速騰L實現第二步突破,一汽-大眾大眾品牌以扎實的技術迭代,打破了合資車企“做不好智能燃油車”的魔咒。
站在3000萬輛新起點,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將基于“油電混共進全智”戰略,加速推動智能電動轉型升級。到2029年將推出17款全新商品,其中包含14款新能源車,滿足客戶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同時,一汽-大眾大眾品牌還將通過強化智慧科技,推進燃油車煥新升級,實現油電混共進全智、科技平權,延續燃油車市場的王者地位。彰顯了“在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時代,依然成為用戶第一選擇”的決心。
結語
廣州車展上,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展示的不僅是新車或新技術,更是一種穿越周期的產業思維:汽車產業的未來不應是動力形式的零和博弈,而應是所有技術路線共同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共生共榮。34年砥礪前行,從0到3000萬輛的跨越,從“開不壞的大眾”到“全動力智能化引領者”的進化,一汽-大眾用實踐證明:真正的轉型不是放棄過去,而是在傳承中創新;不是制造選擇困境,而是提供多元價值方案。當行業陷入焦慮時,這份“不選邊”的戰略智慧,既是對3000萬用戶信賴的回應,更是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詮釋——下一個3000萬征程,已然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