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中國車市,以一場堪稱“飽和式攻勢”的新品狂潮正式拉開了“金九銀十的序幕。短短一個月內,近80款新車集中登場,平均每天新增2.6款,甚至單日最多有10款新車亮相,幾乎無一日停歇。
如此密集的投放,并非單純的市場熱鬧,而是車市格局重塑的必然結果:主流車企座次加速更迭,新勢力車企在高端汽車陣營加快分化。而更直接的推力,來自雙重現實壓力:一來購置稅免征進入倒計時,二來車企沖刺年度目標的節奏緊迫。因此,2025年9月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承壓前行、加速形成分水嶺的關鍵節點。
比亞迪遭遇增長瓶頸
主流市場風水輪流轉
在整體市場層面,9月份中國乘用車零售銷量依舊維持高位運行。上汽、奇瑞、吉利、長安等傳統車企均實現了明顯的同比增長,唯獨比亞迪出現小幅下滑。

造成這種分化的原因是各車企所處的產品周期不同。過去兩三年里,比亞迪憑借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所具有的先發優勢,通過DM混動技術與極致性價比,牢牢占據了消費者心智,長期穩居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領導者地位。然而,隨著用戶需求升級和競爭格局的變化,比亞迪開始遭遇增長瓶頸。
9月份,比亞迪投放的新車多為小改款車型,如秦PLUS、唐DM、騰勢D9,僅有方程豹鈦7算是針對細分市場的全新車型,而主力車型王朝/海洋系列車型缺乏實質性的迭代升級,消費者逐漸產生了產品倦怠感,這直接導致銷量承壓。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上汽、吉利、奇瑞等車企正處于新一輪產品周期的啟動階段,新車型集中入市帶來了明顯的后發優勢。相比比亞迪的“產品疲態”,這些新車的產品定義更契合當下用戶需求,迅速激發了市場熱情。
以上汽為例,9月份有多款重磅新車集中放量:MG4憑借出色的產品力與半固態電池技術,成為新一代現象級小車;智己LS6增程版搭載66度大電池與800V超充技術,有效化解用戶的純電續航焦慮,上市27分鐘,大定訂單即突破1萬輛;與華為聯合打造的尚界H5也正式開啟交付,將搭載ADS 4高階輔助駕駛的車型價格下探至15萬~20萬元區間,發布1小時,訂單即破萬,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

與此同時,吉利和零跑正在對比亞迪形成強烈沖擊。吉利銀河是比亞迪王朝/海洋網的直接競爭對手。9月,銀河A7、M9批量交付,星耀6完成預售,疊加此前的星愿、銀河E5、星艦7、星耀8等車型,構建起面向多個細分市場的完整產品矩陣。銀河的打法最直接——用比亞迪的方式對抗比亞迪:進入一個細分領域,就打造一款標桿產品,通過“以點帶面”的布局逐步滲透比亞迪車型市場的腹地。
零跑的策略則是“比亞迪化”的另一種路徑,它同樣注重自研和垂直整合,在成本控制上形成優勢,給出極具競爭力的價格。不同的是,零跑的產品線更簡潔,體量較小反而帶來靈活性與專注度,使新技術能更快得到應用。盡管9月沒有全新車型上市,但C系列和B系列的火熱交付,加上新勢力車企的品牌光環與出色的智能化體驗,足以支撐其銷量持續走高。
新勢力淘汰賽加速
高端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9月份,新勢力品牌的角逐依然是車市一大看點。零跑以6.7萬輛交付量繼續領跑,同比翻番,連續7個月獲得新勢力品牌銷量冠軍;小鵬依靠MONA M03、P7系列持續放量,交付4.2萬輛,同比暴漲95%;小米汽車交付量突破4萬輛,快速躋身行業前列;蔚來交付3.5萬輛,同比增長64%,首次超越理想。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理想當月月交付3.4萬輛,相比去年4萬-5萬輛高點明顯乏力,隨著增程紅利的消退,其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所具有的優勢正在被削弱。

從具體的產品層面來看,今年新勢力品牌陣營的分化體現在高端汽車品牌市場的比拼中。對于任何一個新品牌而言,高端汽車產品才是真正檢驗綜合實力的試金石。只有在30萬元以上價格帶站穩腳跟,才能證明其研發能力、體系能力和品牌力全面成熟。于是,今年以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新勢力品牌將資源集中投向高端汽車品牌賽道,希望借此加速確立市場地位。
在純電SUV領域,這一趨勢尤為明顯:問界延續品牌優勢,M7、M8先后成為現象級爆款;蔚來通過ES8和樂道L90,穩固了大型SUV市場的標桿地位;小米YU7和理想i6在30萬元級市場與特斯拉Model Y展開正面競爭,成為用戶心中更優的“雙選項”;智己LS6增程版則通過大電池、800V超充等技術,將增程SUV帶入全新階段,幾乎實現了跨代際的產品升級,9月銷量數據正是這些產品市場認可度的直接體現。

這種“高端突圍”的邏輯,也意味著新勢力品牌淘汰賽進入了新階段。能夠拿出有競爭力的高端汽車產品并獲得市場驗證的品牌,更有資格躋身第一梯隊;而缺乏高端汽車產品和技術支撐的品牌,或許難以真正撼動市場格局。隨著競爭加劇,這種分化將愈發明顯。未來幾年,新勢力品牌的勝負,在很大程度上將由其在高端汽車產品上的成敗決定。
結語
回望“金九”,它意味著行業即將告別政策托底,駛入存量競爭的深水區。此時的競爭,不再是單純的規模擴張,而是圍繞存量市場展開的價值挖掘與體系較量。
比亞迪的增長受阻、上汽等傳統巨頭的強勢反擊,以及新勢力品牌在高端汽車市場的淘汰賽,都是市場化邏輯下的必然演進。隨著“銀十”臨近,未來車市的勝負手將越來越依賴于產品定義的精準度、技術迭代的領先性,以及在置換潮中捕捉需求的能力。
唯有真正洞察消費升級,跳出政策依賴的車企,才能在即將到來的博弈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汽車產業新格局中不可忽視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