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兩面性,低價策略是五菱汽車的優勢所在,也成了品牌走向高端的桎梏牢籠。
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廚師,不是一個好裁縫。所以,車企都有一個勵志的夢,那就是打造至少一款熱銷的中高端車型,在確保利潤的前提下,讓品牌含金量節節攀升,可不是所有夢想都會實現,總有品牌屢屢夢想成空,比如:五菱。
誰也不敢否認五菱宏光在同領域座次靠前,宏光MINIEV的銷量遙遙領先,但一進入中高端車市,五菱就明顯玩不轉,寶駿享境月售77輛,還是比五菱星辰的月銷量高出了11%強。

定位低端 向上之路屢屢受阻
五菱汽車被稱作平民英雄,原因就是旗下熱銷車型,都是被低收入者熱衷,不管是客貨兩用的微面,還是純電微車的開拓者,統一的特點,就是售價較低,依靠銷量取勝。
現在,平民英雄也煩惱,汽車市場的初級需求趨向趨向飽和,低價車型內卷嚴重、利潤低的特點,肯定是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想要良性發展,就必須提升單車利潤。而想要提升利潤,降低成本已經很難,那就必須讓品牌向上,產生溢價空間,沒有這個增長點,車企很難健康發展。

五菱肯定是想沖高,開始試水10萬級別的車型,用五菱星光和星辰,試水15萬級別的車型,用寶駿云海、享境。但這些車型上市后,銷量要么差強人意,要么十分慘淡。
9.98萬—12.98萬元的五菱星光S,最好的月銷量是7559輛,這樣的成績僅僅保持三四個月,銷量就連續腰斬,2024年12月還是月銷6920輛,到2025年1月就變成了2873輛,到2月就下降到1866輛。目前,已經連續四個月保持在月銷千輛的銷售水平。

而12.98萬—18.88萬元的寶駿享境,2025年上市以來的月銷量,就沒有超過600輛的時候,8月份全國只賣出77輛,銷量排名第535名。
為啥賣不好,問題到用戶中去找。
享境用戶吐槽,車機很有問題,要么卡頓,要么反應延遲,如果說對車機不滿意的多是年輕人。那設計問題,也讓很多中年車主不滿意,說內飾細節太拉跨,坐姿偏高,乘坐難受,車內的塑料感強,摸起來像廉價玩具的問題。還有快充后空調不制冷,去了店里三次修好。

還有一位用戶很通透,說無線充電卡槽淺了,有時候剎車手機會滑出來,價格要是再能實惠些也能接受的。

讀了用戶心聲,總結一下,重要的問題有三,一是車機不順暢;二是設計不合理;三是品牌號召力不強,不解決以上三個問題,五菱的中高端車型,很難有出頭之日。

品牌向上 華境S是救命稻草?
自然,五菱的辦法想了很多,包括與華為合作,可以肯定,合作后的第一輛車,是五菱汽車最受關注的車型,沒有之一。畢竟不管車造得如何,華為的熱度五菱能借勢蹭一波。不過,明白人都明白,蹭來的流量不長久,可以獲得短暫榮耀,但想一飛沖天很難。

知道的都知道,車機問題、設計問題、品牌問題是壓在五菱中高端車身上的三座大山,解決不了,那五菱品牌向上的路,那叫一個道阻且長。
那與華為合作,用華境S來沖鋒,能像愚公一樣,幫五菱搬開幾座大山么?
首先,解決車機卡頓的問題,華為肯定是手拿把掐的,畢竟論汽車智能,華為代表的是這一領域的最高水平,華境S從露頭開始,大家關注的都是鴻蒙座艙和乾坤智駕,幾乎沒人關心五菱汽車的造車工藝是不是有所提升。

不過,華為賦能,是好事也有弊端,車機順滑,智駕強大,需要車輛的性能匹配,比如說,智駕系統監測到危險,發出剎車指令,那從指令發出,到車輛真正剎停,這中間的距離和時間,可不是算力能決定的問題,要看車的設計,看車的性能,如果匹配不好,口碑會崩。
那華境S在設計和性能方面,能有大幅的提升么?
不好說,不過從上市不太久的享境來判斷,五菱在中高端領域的造車水平,并沒有多大的提升,所以我可以大膽的預言,華境S的體驗感也不會特別驚艷。
一句話,華為軟件很強,但五菱在中高端車上的設計、造車工藝,不一定能跟得上。

還有一個讓五菱用盡全力也沒辦法在短時間內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品牌號召力弱,這個誰也回避不了,五菱在中高端車型領域的號召力,就很弱,就像那位用戶吐槽的內容,代表了很多用戶的心聲:價格要是再能實惠些也能接受的。
很直白了吧,用戶可以因為低價來容忍設計缺陷,而不因為對品牌的認可和熱衷,而偏偏華境S掛的也是寶駿車標,歸屬是“五菱”,那華境S在開端想實現品牌溢價,確實很難,那如果華境S不想品牌溢價,非要賣一個讓人心動的價格,依舊走平民路線,那受到成本影響,用料和性能上很難保證,五菱品牌向上的計劃,又會無疾而終。

這么看來,壓在五菱中高端車型身上的三座大山,并沒有全部移開,華境S也成不了五菱品牌沖高的救命稻草。
更何況,品牌向上,依靠的是品牌的綜合實力提升,還有是對市場精準的把控,而不是僅僅借勢別人,攢出一款有流量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