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還有不少人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復讀“合資式微”時,上汽通用用一組“不太像傳統合資”的成績單貼臉輸出。9月終端銷量47,695輛,環比+6.1%;其中新能源9,520輛,環比+31%。GL8家族11,775輛繼續稱王,新能源占比超過六成;昂科威Plus 11,841輛創年內新高;凱迪拉克全新XT5銷量破5,000、交付超4,300臺,同比、環比雙增長;而別克至境L7上線即“爆”,尤其頂配艾維亞版本d大定占比超50%。這些數的字背后,不只是一個好月度,而是一套“架構—增程—智駕—品牌矩陣”的合資2.0轉身法則。

如果只看“金九銀十”的周期律,很容易把上汽通用這份答卷理解為季節性回暖。但,這次真不一樣。首先是增長源頭的結構不再保守。上汽通用9月終端47,695輛,其中新能源9,520輛,新能源環比增幅達到31%,這可不是什么“添頭”,而是增量發動機。合資開始用新能源拉動均值,這在兩年前很難想象。

第二,GL8家族依舊是MPV這條賽道的壓艙石——單月11,775輛,且新能源占比突破60%。這意味著,合資的頭部品類不再把“電驅”交給友商去教育用戶,而是用自己的王牌完成新能源化自證。這是一次品類自救,也是一場用戶心智的再塑。

第三,昂科威Plus 9月賣到11,841輛,創2025單月新高。在“電比油便宜”的輿論場里,它靠的是“油電同智”的體驗升級:芯片、域控、座艙與底盤的系統性改良,讓“買油車像買到電車的智艙與軟件體驗”。一句話:不靠降價,將傳統優勢做成當代價值。
接著看,豪華陣線的節奏也變了。全新XT5銷量突破5,000臺、交付超4,300臺,同比勁增91%、環比增長34%。這組數字背后,是“蜂鳥底盤MAX”等可感知的機械素質與“限時一口價”等透明策略共同作用的結果:合資豪華把“價格戰”改寫為“價值戰的低門檻進入”。用戶買單的不是便宜,而是確定性。
再把鏡頭拉近到全新車型別克至境L7上來,可以明確指出:合資的新能源,不再只是“補齊門面”,而是直接沖著流量與技術話語權去了。上市兩天,管理層朋友圈里的“訂單很好、頂配艾維亞占比超50%”成了行業段子,也是一種信號——合資不怕打“高配心智戰”。這很關鍵:當頂配走強,毛利結構就有機會從“以價換量”轉向“以價值換結構”。

別克說自己有“逍遙”超級融合架構、“真龍”增程、“逍遙智行”輔助駕駛,至境L7還首發上車Momenta R6飛輪大模型與高通SA8775P芯片。這一串名詞并非“技術口播”,而是三層落地路徑:一是將底層電子電氣與整車機械解耦重構,給后續功能訂閱、性能OTA留出“帶寬”;二是用增程把補能焦慮的概率事件,換成復合能量管理的確定性體驗;三是智駕本土化,讓可用工況與學習速度真正貼近中國道路。合資想講的,不再是“我也有電”,而是“我有體系,我有完備工程”。
再把這份銷量月報放回大盤,上汽集團8月批售同比+41%,實現“八連漲”,說明體系的爬坡早在三季度就顯現,只是上汽通用的轉身顯得更像一次“臨界點”。臨界點的特征是,小幅指標位移,帶來大幅預期修正——比如GL8新能源滲透跨過“心理檻”,比如XT5的銷量節奏從“促銷波動”轉為“口碑驅動”。
當然,實事求是,反轉不能完全看做等于翻篇。上汽通用去年的下跌陰影仍在,尤其是外界關注的“規模—利潤—品牌力”三角的失衡情況。這使得上汽通用今年的每一次銷量上行,都必須接受更為苛刻的持續拷問:賣好了,利潤能不能跟上?渠道庫存能不能降下來?軟件訂閱與高配滲透能否持續支撐毛利?
汽車華爾街的判斷是,上汽通用的合資2.0時代,至少建立了三條可復用的“確定性”:
第一,品類錨點的新能源化足夠堅決。GL8的新能源占比越過六成,意味著高價值場景(出行、商務、家庭)的電動化被頭部品牌接管,后續將反哺到別克與凱迪拉克的高端新能源矩陣。
第二,燃油王牌的“智能化”不是權宜之計。昂科威Plus的年內新高,來自“燃油車但不落后”的真實體驗,在價格戰疲憊的長坡里,這類“體驗紅利”往往更耐久。
第三,高配心智的復活。XT5與至境L7艾維亞版本的高占比,給了利潤結構與品牌勢能的“上拐點”。如果四季度把高配供給穩定在用戶預期之上,銷售曲線就會比價格曲線更健康。
做個總結:合資2.0時代不是外界普遍理解的什么“又又又降幾萬”,而是“把工程做厚、把體驗做薄、把價格做薄荷感”。厚,是把底層能力夯實到可持續;薄,是讓用戶感受到輕巧與順手。9月的銷量數據,可以說是明確的“止跌回升”的拐點信號。當然還有個四季度:別克至境L7的規模交付能否兌現,GL8新能源化的口碑能否延續,昂科威Plus與XT5的高配結構能否穩住,都是外界對于“合資重估”的重要依據。
而上汽通用作為合資品牌領航者,相信就在“被低估—被重估”的反復之間,悄然贏來新的長期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