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第十八屆汽車輕量化大會在揚州國際展覽中心圓滿落幕。本次大會共有2個主會場、25個分會場、9場對接會,1場新技術發布會,260 余場專業技術報告。此次大會為國際化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來自全球多家汽車主機廠、核心零部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 1500 余位代表齊聚一堂,共話產業未來。

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長聘教授、副院長閔峻英
會議期間,舉辦了第十二屆輕量化車身會議、歐美華人輕量化會議、中歐汽車輕量化會議、中日汽車輕量化會議、冷成形馬氏體鋼產業化聯合認證對接會、熱成形后地板縱橫梁一體化技術開發啟動會、乘用車多材料儀表管梁技術開發評審會等多層次、多領域的活動,為產學研用各方提供了豐富的學術盛宴和協作平臺。與會代表圍繞汽車輕量化技術發展趨勢、輕量化材料研究與應用、汽車輕量化設計與制造、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技術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大會閉幕式由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長聘教授、副院長閔峻英主持。




專家技術報告演講
一汽研發總院高端汽車集成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前瞻材料課題組組長齊丹,理想汽車金屬材料研發總監盧琦,北汽福田工程研究總院材料與輕量化所高級經理高嵩,中國兵裝集團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長安汽車主任工程師高聰出席閉幕式并做專題技術報告,分別闡述了各自領域在輕量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創新實踐,進一步明確了汽車輕量化技術的發展方向與實施路徑。

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主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吉林大學教授王登峰
技術報告環節之后,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主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吉林大學教授王登峰代表大會組委會發布了第十八屆汽車輕量化大會學術觀點:
一、“AI + 輕量化” 融合發展
1. 以人工智能與科學技術深度融合、與產業發展協同賦能為核心戰略錨點;
2. 聚焦人工智能賦能汽車結構設計優化、性能精準預測的前沿研究實踐;
3. 圍繞汽車產品全周期設計研發環節,主動布局并深化人工智能模型與技術方法的創新應用,持續探索產業數字化升級的新路徑與新范式;
二、低碳化全鏈條深化
1.聚焦汽車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的精準追蹤、科學核算與系統性減碳技術攻關;
2.深化再生鋁合金、碳纖維及高強鋼等關鍵低碳材料的回收利用技術研發;
3.強化汽車零部件低碳成形工藝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以工藝革新推動零部件生產環節碳減排;
4.低碳汽車產業的持續創新與發展,將為我國 “雙碳” 目標的如期實現提供關鍵支撐。
三、用材多元化升級
1.為了充分發揮不同材料的力學性能實現輕量化,中高端新能源汽車結構向用材多元化的技術路線發展;
2.多元化用材路線可充分激活不同材料的性能特質與多樣化成形方式的組合優勢,為車身結構優化提供更靈活的技術方案;
3.有效簡化成形工藝環節、推動短流程制造落地,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制造成本,強化產業競爭力;
4.不同材料間的可靠連接與界面性能精準調控,是突破該多元化用材路線技術壁壘、保障車身結構安全性與穩定性的核心關鍵。
大會閉幕式進行了第十二屆輕量化車身會議、第八屆“汽車輕量化設計大賽”、第六屆“汽車輕量化應用技術創新成果大賽”證書頒發儀式。德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生產工程科學院院士、德國多特蒙德工業大學教授、輕量化結構與成形技術研究所所長Tekkaya,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輕量化聯盟秘書長梁東明,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主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吉林大學教授王登峰,輕量化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楊潔,巴西礦業公司北美市場經理Brandon Hance博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顧問、輕量化聯盟副理事長張寧女士應邀作為頒獎嘉賓為獲獎單位及個人進行頒獎。



第十二屆中國輕量化車身會議:乘用車輕量化車身共產生“創新車身”、“優秀車身”、“卓越車身”。其中“創新車身”為東風猛士M817和寶駿華境S;“優秀車身”為理想i8和極氪9X;“卓越車身”為長城新一代超強高性能車身;



第十二屆輕量化車身會議:商用車整車輕量化共產生“創新車型”、“優秀車型”、“卓越車型”;創新車型為質子汽車帝江Ta系6×4牽引車駕駛室;優秀車型為東風柳汽乘龍H5輕量化純電動牽引車;卓越車型為歐曼A6銀河5M牽引車。



第八屆“汽車輕量化設計大賽”評選共產生“創新成果”、“杰出成果”、“卓越成果”。“創新成果”項目為吉利汽車鎂合金輪邊雙電機電驅動系統殼體總成研發與規模化應用,半固態注射鎂合金C環,面向高設計應力工況的低成本輕量化乘用車穩定桿;“杰出成果”項目為高度集成懸架托臂一體式鑄造橋殼和ESP短流程熱成形鋼;“卓越成果”項目為2200MPa高強韌鋁硅熱成形鋼研制與產業化應用。



第六屆汽車輕量化應用技術創新成果大賽評選共產生“創新成果”、“杰出成果”、“卓越成果”。“創新成果”項目為低成本、高強高塑納米結構不銹鋼,6600噸6軸伺服控制板框式內高壓成形裝備研制及其產業化,低成本高強塑積不銹鋼復合薄板溫軋技術;“杰出成果”項目為車用高強韌高疲勞鋁合金制備關鍵技術及應用和輕合金/超高強鋼異質金屬電阻鉚焊復合連接工藝與裝備;“卓越成果”項目為激光輔助機器人無模滾壓成形技術與裝備。
隨著頒獎儀式結束,第十八屆汽車輕量化大會圓滿落幕。與會代表紛紛表示,本屆大會的成功舉辦為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對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和產業生態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與推動作用。大家期待下一屆輕量化大會的召開,共同為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